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满庭芳 [词]

作者秦观 [宋](1049年-1100年)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正文
  红蓼花繁,黄芦叶乱,夜深玉露初零。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独棹孤篷小艇,悠悠过、烟渚沙汀。金钩细,丝纶慢卷,牵动一潭星。

  时时横短笛,清风皓月,相与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飘萍。饮罢不妨醉卧,尘劳事、有耳谁听?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译文
  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秋高云淡,境界空阔,楚江一片清澈。一个人乘着孤单的小船,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垂钓江中,悬着细钩的丝线,慢慢地从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牵动起来了。

  当小船行在水上的时候,不时地吹着横笛,有清风明月相伴,已忘却了人与自然的区别。任凭人家笑我如泛梗飘萍的生涯。酒刚喝过不妨醉卧,世间的烦劳之事,虽有耳朵又何必去听?秋江风静,水波不兴,尽管太阳高高升起,我还躺在枕上,酒意刚醒。

赏析
  词的上阕可以说是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

  蓼花红艳繁簇,芦叶衰黄零乱,夜深了,白露刚刚降下来。作者选取了三种最能表现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过设色的明与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边的凄清气氛。这是写地上所见。

  接着再对秋夜江天作大笔的渲染———

  “霁天空阔,云淡楚江清。”秋高云淡,水天一色,境界阔大,红蓼黄芦杂处其间(这正所以成其为秋景),十分美丽。开头五句全是写景,似乎完全不夹杂人的感情,但“一切景语...(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艾治平)

评析
  《满庭芳·红蓼花繁》是宋代词人秦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当作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秦观谪处郴州(今属湖南)时。上阕侧重写景,描绘楚江月夜独钩的情景,犹如一幅清江月夜独钓图;下阕侧重写人,写楚江月夜独醉之事,着意刻画具有鲜明个性的形象。全词如诗如画,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注释
  满庭芳:词牌名。双调九十五字,前阕四平韵,后阕五平韵。又有“满庭霜”“锁阳台”等别名。
  红蓼(liǎo):草名。蓼的一种。多生水边,花呈淡红色。唐·杜牧《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诗:“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玉露初零:白露开始下降。玉露,指秋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在农历初秋上旬,此指“白露”前后。
  霁天:晴朗的天空。唐·宋之问《玩郡斋海榴》诗:“泽国韶气早,开帘延霁天。”
  楚江:楚境内的长江。唐·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烟渚:雾气笼罩的洲渚。唐·孟浩然《宿建德江》诗:“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沙汀: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南朝梁·江淹《灵丘竹赋》:“郁春华于石岸,赩夏彩于沙汀。”
  皓月:犹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
  忘形:不拘形迹。指超然物外,忘了自己的形体。《庄子·让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生涯:生活。北周·庾信《谢赵王赉丝布等启》:“望外之恩,实符大赉;非常之锡,乃溢生涯。”
  泛梗飘萍:喻生活漂泊不定。《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土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因以“泛梗”喻漂泊。
  尘劳事:佛家语。谓扰乱身心的俗事。《圆觉经疏钞》:“尘是六尘,劳谓劳倦,由尘成劳,故名‘尘劳’。”

辑评
  明代李攀龙《草堂诗馀隽·卷四》:(眉批)一丝牵动一潭星,惊人语也。眠风醉月渔家乐,洵不可谖。值秋宵之景,架一叶扁舟于凫渚鹤汀之上,潇洒脱尘,有萧萧然自得之意。(评语)值秋宵之景,驾一叶扁舟于凫渚鸥汀之中,潇洒脱尘,有嚣嚣然自得之意。

  清代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卷二》:(“金钩细”三句)警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