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于易水送人 [诗]

作者骆宾王 [唐](619年-687年)
骆宾王,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作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文》。

正文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译文
  在此地离别了燕太子丹,壮士荆轲愤怒发已冲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经长逝,今天这易水还那样凄寒。

赏析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贡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骆临海集笺注》)。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悲剧的一生。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据史载,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赵其钧)

评析
  此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前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后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全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即“殁”,死。
  水:指易水之水。
  犹:仍然。

辑评
  《唐诗正声》:吴逸一曰:只就地摹写,不添一意,而气概横绝。

  《唐诗直解》:似无味,然未尝不佳。

  《诗辩坻》:临海《易水送别》,借轲、丹事,用一“别”字映出题面,馀作凭吊,而神理已足。二十字中游刃如此,何等高笔!

  《增订唐诗摘钞》:因临易水而想古人,其水犹寒,侠气凛然,

  《而庵说唐诗》:何作此变徵声……寓意深远,人卒未知也。

  《网师园唐诗笺》:末句黯然。

  《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地”二字有无限凭吊意,因地生意,并不说到自身,如此已足。

  《诗境浅说续编》:此诗一气挥洒,怀古苍凉,劲气直达,高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