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守睢阳作 [诗]

作者张巡 [唐](708年-757年)
张巡,唐朝著名将领,安史之乱时期的著名英雄,史称张中丞、尪公,祖籍蒲州河东(今山西永济),生于邓州南阳(今河南邓州南阳市彭桥镇北张)。唐玄宗开元末年(公元741年),中进士,初仕太子通事舍人,後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其任内治绩优良,期满召回长安。值杨国忠当权,因拒附权贵,调授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天宝十五年(公元755年),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安史之乱的燕军。至德二载(公元757年),移守睢阳(今河南商丘),与太守许远以数千兵力,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苦守雍丘、睢阳二孤城近两年,前後交战四百馀次,重创叛军,沮遏贼势,以蔽江淮而全东南。终因粮草耗尽、士卒死伤殆尽而城破,被俘後骂贼赴义。唐肃宗追赠扬州大都督,封邓国公。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绘张巡画像置于凌烟阁。至明清时,得以从祀历代帝王庙,享皇家祭祀。

正文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译文
  与叛军的交战从春天一直持续到现在,战斗十分艰苦,四顾无援,睢阳已成为一座空城,日渐艰危。叛军重重围困睢阳的态势,就像月亮周围的晕圈一样,围了一层又一层,守军则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布成像鱼丽那样的阵法,抵御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守城军民同仇敌忾,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指挥官站在城头亲冒矢石,不时地挥动旗帜指挥军民作战。受伤的将士包扎好伤口,又重新回到了战场上,守城官兵浴血奋战,愈战愈勇。将领忠心报国,又能取信于士兵,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坚贞不屈与敌战斗到底的意志决不会改变。我和将士们苦战守城,战况危急,却无人上报天子,虽有破敌的谋略,却无法得以实现。

评析
  《守睢阳作》是唐代将领张巡在安史之乱时期创作的一首排律。此诗生动地记录了张巡等人所领导的睢阳保卫战异常艰苦的过程,表达了将士们坚韧不拔、誓死抗击叛军的坚强决心,是作者在睢阳危急时以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杰作。全诗形象鲜明传神,语言简洁生动,风格慷慨壮烈,颇具英雄之气。

注释
  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接战:指交战。
  侔:等同。
  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若:一作「效」。
  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厌:压住。
  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裹疮:指包扎伤口。
  饮血:指浴血奋战。
  陴(pí):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移:改变。
  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辑评
  欧阳修等《新唐书·忠义传》: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为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

  吴乔《围炉诗话》:张睢阳《闻笛》诗及《守睢阳》排律,当置六经中敬礼之,勿作诗读。

  《静居绪言》:张睢阳诗不多,亦足轥轹一时。其《闻笛》诗,人多采之。如《守睢阳》诗……博大工稳,置之杜老集中,几难轩轾。

  余成教《石园诗话》:禄山反,(巡)与睢阳太守许远婴城自守,经年城陷,死节。有诗云:「……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忠义之气,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