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孟子 · 第四卷 · 公孙丑下 · 第一节 [文]

作者孟子 [周](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正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
  孟子说:「得天时不如得地利,得地利不如得人和。内城每边只有三里长,外城每边只有七里长,围攻它而不能取胜。既然围攻它,一定有得天时的机会;然而不能取胜,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了。城墙不是不够高,护城河不是不够深,兵器甲胄不是不够锐利坚实,粮食不是不够多,却弃城而逃,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了。所以说:留住人民不迁逃,不靠封疆的国界,保卫国家不靠山川的险阻,威镇天下不靠兵器的锐利。占据道义者,前来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者,前来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的人少到极点,连家人亲戚都背叛他;帮助的人多到极点,全天下人都顺从他。凭着全天下人都顺从的力量,来攻打连家人亲戚都背叛他的人,所以,君子不去打仗就罢了,如果打仗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赏析
  这篇短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观点正确鲜明,论证严密有力,无论思想内容或说理方法,都值得肯定和借鉴。

  文章的主旨十分明确,即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即能不能推行仁政)。孟子的这个结论,和他一贯宣传的“民为贵,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尽心下》),“得其民斯得天下,得其心斯得民”(《离娄上》),“与百姓同...(上海辞书出版社 - 古文鉴赏辞典 - 卢,元)

注释
  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理优势。
  人和: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
  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
  环:包围。
  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
  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冑,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
  坚利:坚固精良。利,精良。
  米粟(sù):粮食。
  多:充足。
  委:抛弃。
  而:然后
  去:离开。
  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
  以:凭藉。
  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
  固:巩固。
  国:国防。
  山溪:山河。
  险:险要的地理环境。
  威:威服。
  以:凭藉,依靠之意。
  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下同。
  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
  寡:少。
  之至:到达极点。
  畔:通「叛」,背叛。
  顺:归顺,服从。
  以:凭藉。
  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故:所以。
  有:要么,或者。
  胜: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