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译文 葛藤绵延长又长,爬到河边湿地上。远离亲人和兄弟,面对他人把爹喊。就是管人把爹喊,一点眷顾也休想。
葛藤绵延长又长,爬到河边陆地上。远离亲人和兄弟,面对他人喊亲娘。面对他人喊亲娘,也不把我当儿郎。
葛藤绵延长又长,爬到河边陆地上。远离亲人和兄弟,面对他人喊兄长。就是每日喊兄长,没有听见一个样。
赏析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绵绵”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夏咸淳)
评析 《国风·王风·葛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流浪者求助不得的怨诗,即使称人父母,依旧不可得到眷顾,反应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另一说此诗是一个入赘者在他人家生活,抒发孤独寂寞的悲歌。全诗三章,每章六句,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直抒情事,语句简质,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
注释 葛藟(lěi):藤类蔓生植物。即野葡萄。
绵绵:连绵不绝的样子。
浒(hǔ):水边。一说岸上地。
终:既已。远(yuàn):远离。
顾:照顾,眷顾。
涘(sì):水边。
有(yòu):通“佑”,帮助。一说相亲之意,与“友”通。
漘(chún):河岸,水边。
昆:兄。
闻(wèn):通“问”,亦有爱之意。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世衰民散,有去世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言:绵绵葛藟,则在河之浒矣。今乃终远兄弟,而谓他为人为己父。己虽谓彼为父,而彼亦不我顾,则其穷也甚矣。”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三章之义例之,则由‘父’而‘母’,由‘母’而‘昆’也。以三章皆有‘终远兄弟’一语例之,则末章乃直叙,一章、二章因‘昆’而先及‘父’、‘母’也。”
清代牛运震《诗志》:“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沉痛语,不忍卒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