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国风 · 郑风 · 清人 [诗]

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驷介镳镳。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

  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

译文
  清邑军队驻在彭,驷马披甲真威风。两矛装饰重缨络,黄河边上似闲庭。

  清邑军队驻在消,驷马披甲威又骄。两矛装饰野鸡毛,黄河边上自逍遥。

  清邑军队驻在轴,驷马披甲任疾跑。左转身子右拔刀,军中好像准备好。

赏析
  《清人》为《郑风》的第五首。在郑风二十一篇诗中,唯独这首《清人》是确切有本事可考的。

  据《春秋·鲁闵公二年(前660年)》记载:“冬,十有二月,狄入卫,郑弃其师。”《左传》云:“郑人恶高克,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鲁闵公二年,即郑文公十三年。那一年,狄人侵入卫国。卫国在黄河之北,郑国在黄河之南,郑文公怕狄人渡过黄河侵入郑国,就派他所讨厌的大臣高克带领清邑...(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史,乘)

评析
  《国风·郑风·清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民间政治讽刺诗,揭露郑国国君不爱惜民众,久役人民于河上,兵众不满,纷纷逃役。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写清邑士兵在黄河边上的彭地、消地、轴地驻防时的种种表现,采用反复咏叹的手法,以增强诗歌的气势,从而达到其讽刺的效果。

注释
  清人:指郑国大臣高克带领的清邑的士兵。清,郑国之邑,一说卫国邑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西。
  彭:郑国地名,在黄河边上。
  驷(sì)介:一车驾四匹披甲的马。介:甲。旁旁:同“彭彭”,马强壮有力貌。一说行走、奔跑貌。
  二矛:酋矛、夷矛,插在车子两边。重(chóng)英:以朱羽为矛饰,二矛树车上,遥遥相对,重叠相见。重,重叠。英,矛上的缨饰。
  翱(áo)翔:游戏之貌。
  消: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镳(biāo)镳:英勇威武貌。
  乔:借为“鷮(jiāo)”,长尾野鸡,此指矛上装饰的鷮羽毛。
  逍遥:闲散无事,驾着战车游逛。
  轴:黄河边上的郑国地名。
  陶陶:和乐貌。一说马疾驰之貌。
  左旋右抽:御者在车左,执辔御马;勇士在车右,执兵击刺。旋,转车。抽,拔刀。
  中军:即“军中”。一说指古三军之中军主帅。作好:容好,与“翱翔”“逍遥”一样也是连绵词,指武艺高强。一说做好表面工作,指装样子,不是真要抗拒敌人。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郑公恶高克,使将清邑之兵,御狄于河上,久而不召,师散而归。郑人为之赋此诗,言其出师之久,无事不得归,但相与游戏如此,其势必至于溃散而后已尔。”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变文浑古。”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唯郑文公恶高克,而使之拥兵在外,此召乱之本也。幸而师散将逃,国得无恙;使其反戈相向,何以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