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扬之水,白石粼粼。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译文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被冲刷激荡。士兵白衣红领整装待发,跟随他从曲沃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不欢乐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光洁的山石白得发光亮。士兵白衣红袖整装待发,跟随他从鹄邑奔赴疆场。我们见到了勇武的桓叔,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地方?
小河里的水啊汩汩流淌,水底山石映出粼粼波浪。我刚刚得到起事的命令,不敢轻易告人传播四方。
赏析 要说清楚这首诗,必须牵涉到当时的一段历史。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他的叔父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曲沃在当时是晋国的大邑,面积比晋都翼城(今山西翼城南)还要大。再加上桓叔好施德,颇得民心,势力逐渐强大,“晋国之众归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过了七年,即公元前738年,晋大臣潘父杀死了晋昭侯,而欲迎立桓叔。当桓叔想入晋都时,晋人发兵进攻桓叔。桓叔抵挡不住,只得败回曲沃,潘父也被杀。作者有感于当时...(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孙琴安)
评析 《国风·唐风·扬之水》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毛诗序》说这是拥立晋昭公强大的叔父的人讽刺晋昭公的诗。全诗三章,二章每章六句,一章四句。开篇以水起兴,暗示政局不稳,然后层层推进,显示出紧张又神秘的气氛,其构思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注释 扬:激扬。一说扬为地名。
凿凿:鲜明貌。一说形容石头高低不平之状。
襮(bó):绣有黼文的衣领,或说衣袖。
从:随从,跟随。沃:曲沃,地名,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
既:已。君子:指桓叔。
云何:如何。云,语助词。
皓皓:洁白状。
绣:刺方领绣。
鹄(hú):邑名,即曲沃;一说曲沃的城邑。
其忧:有忧。
粼粼:清澈貌。形容水清石净。
命:命令,政令。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水缓弱而石缠严,以比晋衰而沃盛。故欲以诸侯之服,从桓叔于曲沃,且自喜欢其见君子而无不乐也。”“闻其命而不敢以告人者,为之隐也。桓叔将以倾晋而民为之隐,盖欲其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