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国风 · 曹风 · 下泉 [诗]

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译文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赏析
  《毛诗序》说:“《下泉》,思治也。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唐孔颖达疏申其意曰:“此谓思上世明王贤伯治平之时。若有明王贤伯,则能督察诸侯,共公不敢暴虐,故思之也。上三章皆上二句疾共公侵刻下民,下二句言思古明王;卒章思古贤伯。”清姚际恒《诗经通论》亦取“思治说”,但又称:“大《序》必谓共公时,无据。”而宋朱熹《诗集传》另发挥说:“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惠渭舟)

评析
  《国风·曹风·下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曹国臣子感伤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以强凌弱,小国得不到保护,因而怀念周初比较安定的社会局面。全诗四章,每章四句,采用比兴结合与重章叠句的手法。

注释
  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冽(liè):寒冷。
  苞:丛生。稂(láng):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忾:叹息。寤:醒。
  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芃(péng)芃:茂盛茁壮。毛传:“芃芃,美貌。”
  膏:滋润,润泽。
  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比而兴也。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第四章)“言黍苗既芃芃,又有阴雨以膏之。四国既有王矣,而又有郇伯以劳之。伤今之不然也。”

  宋代王柏《诗疑》:“《下泉》四章,其末章全与上三章不类,乃与《小雅》中《黍苗》相似(《黍苗》首章句云: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疑错简也。”

  清代牛运震《诗志》:“末章忽说到京周盛时,正有无限忾想,笔意俯仰抑扬,甚妙。”

  清代陈继揆《读诗臆补》:“感时追忆,无限伤心,妙在前路绝不说出。读《下泉》的末章,正如大唐经历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后,说到贞观年间盛世的景象。一似天上人,令人神驰,而不觉言之津津也。”

  现代向熹《诗经语言研究》:“《下泉》末章与前三章句法内容不相类,却与《黍苗》首章相似。除了编简错乱,把《黍苗》诗的一章误入《下泉》,很难说出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