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九罭之鱼,鳟鲂。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于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于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无使我心悲兮!
译文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不要让我悲愁啊!
赏析 《九罭》一诗,解说纷繁。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云:“《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这都是推测之辞。因为根据诗的文本,并不能落实到时、地、人,所以指实本事并不能令人信服。细味诗意,当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说“这是燕饮时主人所赋留客的诗”。
留什么客呢?“衮衣绣裳”,穿着华丽礼服的大官。衮衣,在...(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陈,铭)
评析 《国风·豳风·九罭》一诗出自《诗经》,是《国风·豳风》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豳地汉族民歌。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对周公的爱戴和挽留之情。这首诗先以大鱼网住小鱼起兴,象征东人对周公的敬重与爱戴,以大雁的飞行象征周公的离开。最后明知周公要离开故把他的衣服藏起来的那种神态表现的十分天真可爱,突出了一种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也有的人认为《九罭》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
注释 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鳟鲂:鱼的两个种类。
觏(gòu):碰见。
衮(gǔn)衣: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遵渚:沿着沙洲。
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信处:住两夜。处:住宿
陆:水边的陆地。
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是以:因此。
有:持有、留下。
无以:不要让。
辑评 明·陈震《毛诗识小录》:“方说我觏,旋说公归,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情摇荡,笔力跳脱”“喜惧交并之心,夭矫独出之笔,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几于不可迹求。”
清·牛运震《诗志》:“‘是以’二字,紧承‘信处’、‘信宿’,老横之极,一气卷下,却自曲折缠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