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大雅 · 下武 [诗]

作者无名氏 [周](?-?)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正文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基业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基业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赏析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王,焰)

评析
  《大雅·下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在大型宴会上唱的雅歌,是一首赞美周武王等继承先王文德的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周太王、王季、周文王与周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周武王,下二句赞颂周成王,第三章赞颂周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周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全诗结构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其特别之处,是创造了一种被后人称之为“顶针”的修辞方法,表现出流美谐婉的节奏,使本来刻板的颂歌变得优美谐和。

注释
  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
  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王:此指武王。配:指上应天命。
  求:通“逑”,匹配。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言:语助词。命:天命。
  孚:使人信服。
  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式:榜样,范式。
  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举一以概之。王引之《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
  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兹:同“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于(wū):感叹之词。斯:语助词。
  祜(hù):福。
  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

辑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或疑此诗有“成王”字,当作康王以后之诗。然考寻文意,恐当只如旧说,且其文体,亦与上下篇血脉通贯,非有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