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以宁 [宋](?-?)
宋潭州湘潭人,字周士。由太学生仕鼎、澧帅幕。钦宗靖康初,征天下兵,以宁走鼎州,乞师解太原围。高宗建炎二年,累官京西制置使。寻落职,累贬永州列驾、潮州安置。绍兴十年,复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词》。
正文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常记鲒埼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
赏析 王以宁是北宋南宋之际的爱国词人。靖康初征天下兵,以宁曾走鼎州乞师入援,解太原围。建炎中以宣抚司参谋兼襄邓制置使。后因事被贬台州、潮州。至绍兴十年(1140)复右朝奉郎,知全州。这首词是为献给知汉阳军事而写,“使君”是对州郡长官的敬称。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会了,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因此写下这首慷慨的词章。
全篇情绪豪逸激荡,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唐玲玲)
注释 鲒:地名,在浙江鄞县。
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
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月》诗。“水明楼”,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于楼台。“明”用作动词。
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他曾在汉阳的鹦鹉洲写了《鹦鹉赋》,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