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维崧 [清](1625年-1682年)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正文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赏析 自古以来,古典诗歌中常有托物咏怀之作。不过到了唐宋词中,其所咏写的物类却有了明显的“萎缩”,它们大都集中于风花雪月、蛩蝉梅柳之类比较纤柔的事物,而较少咏写鸷鸟猛兽之类雄刚的事物。借用杜甫的诗来说即是:“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戏为六绝句》),因此就显出儿女情多而阳刚气少的明显不足和缺憾。从这一角度来看,则陈维崧的这首咏鹰词就大有“填补空白”的意义,它使读者在咏物词中重新享受到嗾犬呼鹰的...(上海辞书出版社 -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杨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