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清照 [宋](1084年-1155年)
李清照,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正文 红酥肯放琼瑶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闲拍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赏析 独俏寒枝、异香沁人的梅花,曾经吸引了多少诗人词客的题咏。可也正如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所说:“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而受到他肯定的几首佳作中,就有李清照的这阕《玉楼春》。他说:“朱希真词‘横枝清瘦只如无,但空里、疏花几点’,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
能得梅花之神自属上乘之作,这是不言而喻的,可此词的传神之句却又绝不仅仅是“要来”两句。实际上,作者出手便不...(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魏同贤)
评析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是宋代女词人李易安的作品。此词上片咏梅,下片写赏梅,不仅写活了梅花,而且活画出赏梅者虽愁闷却仍禁不住赏梅的矛盾心态。全词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女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堪称尽得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
红酥:这里指色泽滋润的红梅。
琼瑶:像玉一般温润欲放的鲜嫩梅蕊。一作:琼苞
酝藉:《汉书·卷七十一·薛广德传》:「广德为人,温雅有酝藉。」意谓传主宽和有涵容。而在此词中则与下句的「包藏」意思相近。
道人:《汉书·京房传》:「道人始去。」颜师古注:「道人,谓有道术之人也。」此词中係作者自称。一说「人」为易安自指,「道人」,意谓别人这样说我、议论我。憔悴:困顿委靡的样子。
闲拍:一作“愁损”
小看:一作小酌
便来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三》:「此犹云快来呵。」休,语助词,含「呵」意。
辑评 朱竹垞《静态居诗话·卷十》:咏物诗最难工,而梅尤不易。……李易安词:「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皆得此花之神。
肖瑞峰《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在无法排遣的幽伤中,作者视梅花为同调,引梅花为知己,不仅以微吟相狎,而且举杯相邀,试图共饮一醉。「未必明朝风不起」,既是邀饮的劝语,也袒露了作者对梅花及自己未来的命运的忧心:一旦狂风袭来,便不免红消香殒。既然如此,何不相对小酌,互慰愁肠,这里,表面的故作达观终究掩盖不住作者的内心怅触……作者深谙「离形得似」的艺术哲理,除上片首句点染梅花之形外,其馀都以触处生春的诗笔摹写梅花之神,将这花的精灵刻画得那样生动,彷彿在字里行间呼之欲出。而且,有异于一般的咏物诗词,作者不是简单地袭用古老的比兴手法来托物寄意,而是将梅花这一所咏之物当作自已的同类,互相敬慕,互相爱怜,即不仅将梅花人格化,而且将它个性化。至于作者之所以视梅花为知己,不言而喻,正因为高洁的梅魂与她超尘拔俗的情操两相契合。显然,在众多的咏梅诗词中,易安此词是别具一格的。由此「一斑」,可略窥作者「尖新」的风格特征。
孙崇恩《李清照诗词选》:……这首《玉楼春》上阕描写红梅的形态美和内在美,赞美红梅欲放未放,含而不露的无限情意和蕴藏着沁人心脾的几多幽香;下阕描写赏梅心怀,委婉曲折地表现了女词人爱梅惜梅的心境和惜春叹春的情思。全词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思致巧成,使红梅的形神美和女词人的情意美融为一体,从而表现出易安咏梅词不主故常,努力创新的艺术追求。
刘瑜《李清照词欣赏》:沈雄《古今词话》云:「紧要处,前结如奔马收缰,须勒得住,又似住而未住;后结如众流归海,要收得尽,又似尽而未尽者。」此词前结,「但见包藏无限意」,如「奔马收缰」,「似住而未住」,有「水穷云起」,带出下意之妙。结句「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从时间上说,照例丈夫应该归来赏梅;从情理上说,她愁情缱绻,痛苦难挨,丈夫也应该归来,以慰双撑盼眸;从天气上说,明早风起,将很难看到梅花,故归来饮酒赏梅,似「众流归海」,势在必然。但究竟归与不归,令人骋想无极,乃有「似尽而未尽」之妙。馀韵缭绕,悠悠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