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萧子显 [南北朝](489年-537年)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阳。萧子恪弟。齐封宁都县侯,拜给事中。入梁,降爵为子。好学,工属文。历侍中、国子祭酒、吏部尚书。官终吴兴太守。尝作《鸿庐赋》,为沈约所赞赏。精史学,据沈约、吴均、檀超、江淹等稿,撰《南齐书》,又撰《后汉书》、《贵俭传》等。今仅存《南齐书》。
正文 翻莺度燕双比翼,杨柳千条共一色。
但看陌上携手归,谁能对此空相忆。
幽宫积草自芳菲,黄鸟芳树情相依。
争风竞日常闻响,重花叠叶不通飞。
当知此时动妾思,惭使罗袂拂君衣。
江东大道日华春,垂杨挂柳扫清尘。
淇水昨送泪沾巾,红妆宿昔已应新。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赏析 这首诗写春天别离之苦,本是很熟的一个题目。诗人写来情意缠绵,哀婉动人。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衔悲揽涕”,正面描写别离时情景,而且全诗正面描写别离也就这四个字。“别心知”,伸足并点明“衔悲揽涕”的意思。这一句的作用在于为后面定一个悱恻哀婉的基本音调。接着以桃花李花作比,一是由于桃花李花于风中无言下落与离人洒泪相别在情调上颇有相通,一是由于桃花李花盛开飘落在春天,正能体现“春别”的含...(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钱,钢)
评析 《春别诗四首》的作者是萧子显,写一位热恋中的男士回忆昨日与恋人难得一聚时的愉快和送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二句景中寓情,透过所写美景,我们可以读出这对恋人的昨日相聚是多么惬意和珍贵。末二句以“淇水”这一古代恋情诗中常用的“阻滞”意象,寓含着这对恋人相恋中难以逾越的障碍。昨日依依惜别的情景仍浮现在眼前,并充满着对恋人的思念和想象。
注释 题注:《升庵诗话》卷十三所收该诗的末尾还有两句:“昨别下泪而送旧,今已红妆而迎新。”并注曰:“娼楼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陈,何异於此。”
江东:自汉至隋唐自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两岸地区为江东。作者萧子显出身南梁皇族,南梁的都城是建业(即今南京),属江东地域。诗中所写的场景也当是江东。
垂杨挂柳:垂挂着枝条的杨树柳树。
清尘:轻盈的尘土。清,一作轻。
日华:太阳的光辉。
淇水:即淇河。《诗经·卫风·氓》应属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爱情叙事诗,它揭露、批判了当时的男女不平等现象。《氓》中三次咏及淇水(“送子涉淇”、“淇水汤汤”、“淇则有岸”)开“淇河——爱情河”之先河。之后,历代有不少咏及爱情的诗赋中常常出现“淇水”的意象。这里的“淇水昨送泪沾巾”,只是将“淇水”作为爱情的“阻滞”(障碍)来写,它是“阻滞”的抽象化或象征,“淇水”并非诗中那对恋人的相恋之地。但诗中恋人爱情的“阻滞”具体是什么,该诗并未交代。
红妆:妇女的红色装饰。
宿昔:亦作“夙昔”,从前,旧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