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鲍照 [南北朝](414年-466年)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正文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质。
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赏析 《梅花落》属《横吹曲》,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鲍照的这首《梅花落》还算是较早的一首。诗的内容是赞梅,但是作者先不言梅,而“以杂树衬醒,独为梅嗟”。诗人说庭中的杂树众多,可我却偏偏赞叹梅花。如果我们再往下看,这发端的一句,又不仅仅是起着“衬醒”的作用,因为“衬醒”的效果,使得高者愈高,低者愈低,于是便触发了“杂树”的“不公”之感,因而也就按捺不住地提出质问——“问君何独然”?这“问”的主语便是“杂...(上海辞书出版社 -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赵其钧)
评析 这是一首托讽之诗。作者以梅花象征一般无节操的士大夫,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可是,一旦有权贵招手,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他们了。
注释 中庭:庭院中。
咨嗟:叹息声。
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句: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飙,徒有霜华无霜质”句: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辑评 陆时雍:“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世人所未有”从《梅花落》一诗中可以看出,鲍照无愧于陆氏的评价。
沈德潜: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