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炎 [宋](1248年-1320年)
张炎,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凤翔成纪(今甘肃天水),寓居临安(今浙江杭州)。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正文 黄昏片月。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枝北枝南,疑有疑无,几度背灯难折。依稀倩女离魂处,缓步出、前村时节。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灭。
窥镜蛾眉淡抹。为容不在貌,独抱孤洁。莫是花光,描取春痕,不怕丽谯吹彻。还惊海上然犀去,照水底、珊瑚如活。做弄得、酒醒天寒,空对一庭香雪。
赏析 范成大《梅谱后序》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张炎的这首词则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专咏梅影,其清空高雅,似在韵格之外。
大凡写影,尤其是梅影,必写月,即宋萧泰来咏梅词所说“知心唯有月”。故此词上片首句便是“黄昏片月”,为梅影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接着,精雕细刻,为月下梅影传神写照。词人从七个方面刻画梅影,这里姑且称为“梅影七笔”。初笔“似碎阴”两句,写“清绝影”。先以“碎阴”比梅影,但梅影却又并非一般的“碎阴...(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邱鸣皋)
评析 梅、兰、竹、菊,古人称之为「四君子」。其中梅以纤尘不染,高洁雅致为世人所称。古人说:梅以韵胜,以格高,即说于此。古今诗词诸家咏梅者众,而张炎的这首咏梅词立意深远,其超脱了梅的形质本体,专咏梅影,其意似在韵格之外。
上阕首先,「黄昏片月」,写梅而先言片月,继承古人咏梅传统,即咏梅影必先写月,以月来衬托梅影,为梅影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接下来,词人精雕细刻,为月下梅影传神写照。词人从七个方面刻画梅影,这里姑且称为「梅影七笔」。曰:「清绝影」,「疑似影」,「缥缈影」,「竹外影」,「淡洁影」,「贞固影」,「玲珑影」。七笔连环,唯妙唯肖。初笔「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词人先以「碎阴」比喻梅影,进而又用「还更清绝」,以「清绝」形容梅影纤尘不染,绝顶高洁的品格。一个「清」字,道出梅的出凡脱裕。以前的诗词名家都曾咏梅,曰:「雪魄冰魂」,「冰肌玉骨」,而这里一个「清」字更是比「雪」、「冰」、「玉」高出一筹,且是「清」至于「绝」,更是使人产生更多驰骋想象的余地。
次笔以「枝北」三句写「疑似影」。梅影既至清绝,使词顿生爱意,欲得而甘之,因而枝南枝北,环绕寻觅,及至「背灯」折取,却又不可捉摸。「背灯」是指离开灯光。作者用「几度」,「疑有疑无」,「背灯难折」,了了几笔,勾画出词人对梅影的挚爱,及至到了难舍难分,迷离悄恍的境界,确实为神来之笔。
第三笔,「依稀倩女」几句,写「缥纱影」。「倩女离魂」出自唐代陈玄祐的小说《离魂词》,言衡州张镒之女倩娘与表兄王宙相恋,但因镒将女另配他人,使王宙含恨离去。倩娘与王宙感情至深,闻王宙离去,神魂离壳于夜间追到王宙船上,随其入蜀。倩娘也因而从此卧床不起。及至五年后,两人回倩娘家,房内卧病的倩娘闻声相迎,两女遂合为一体。从此两人才得到圆满的结局。词人在此以倩女比梅,而又以其「魂」比梅影,魂从倩女出,影从梅中来,其比喻之巧妙,令人叹服。一个「魂」字使梅影的轻盈缥缈脱然而出。「缓步」两句更使这首词描述的梅影活化,使人神往。
第四笔,「看夜深、竹外横斜,应妒过云明天」写了「竹外影」。「竹外」出自苏轼《和秦太虚梅花》有「竹外一枝斜更好」的诗句,「横斜」出自林逋咏梅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词句以「横斜」来指梅影,短短几句以忽明忽暗的云彩,以岁寒三友的竹衬托出梅影的美好,衬托梅的高洁。
第五笔,词的下阕,以「窥镜蛾眉」三句写「淡洁影」,词人不再写月下之梅,竹外之梅,而写镜中之梅。在词人眼里,镜中更显梅的清绝圣洁。深夜,皎洁的月光把梅影映照在屋内镜面上。一个「窥」字,立刻使人一种美人临窗,飘然欲入的美感。一个「淡」字又给人美自天然雕刻的感觉。「为容不在貌」化用杜荀鹤《春宫怨》「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句意。但词人又翻陈出新加上了「独抱孤洁」一句,抑貌而扬神,道出梅影的洁身自好,独抱孤洁的追求。这句话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词人不平的遭遇,内心的愤懑,对美的追求,种种复杂的内心世界,都深深地隐含在其中,使人回味。
第六笔,「莫是花光」三句,写「贞固影」。花光即僧仲仁,宋代蘅州花光山长老,与苏轼、黄庭坚同时,黄曾诗言「雅闻花光能画梅,更乞一枝洗烦恼」,可见其画笔之神。「莫是花光」以疑问的语气表达出肯定的语气。这娟娟的梅影,难道是花光和尚笔下所描取的一痕春色吗?「丽谯」指城门上的城楼。「不怕丽谯吹彻」,写出梅超俗脱凡,贞而不堕,孤洁长存,即使城楼号角吹响也无所畏惧。梅的傲风霜笑雪雨,其铁骨幽香,不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词人在此的含意,熟悉张炎的读者都会不言自明。
第七笔,「还惊海上」三句是「写玲珑影」。「然犀」出自《晋书·温峤传》,用晋温峤在采石机燃犀牛角照水底灵怪的故事。依者极具渲染地描写海底的珊瑚,言其玲珑晶莹,活灵活现。其实用意在以尽珊瑚之美,目的在于表现梅影形象之美。
全词以那么多的篇幅,七笔连环,描写梅影。把「影」写活,呼之欲出。然而词的末句,笔锋一转,原来是酒醒天空,空对一庭香雪,使读者从那迷离神往的境界出脱醒悟:原来一切美好的境界,却因为「酒」在做怪,醉眼看世界,似梦似幻还似真!「酒醒」还有一个典故:隋时赵师雄迁罗浮,日暮于林间酒肆旁,见一美人淡装素服出迎,与语,芳香袭人。因与扣酒家共饮。雄醉寝,及至酒醒,始知身在梅花树下,美人已去,雄惆怅不已,才知是遇上了梅花神。(见《龙城录》)
全词用典颇多,而此故事最是贴切。倩女离魂不就是这样的梅花神吗?怎样才能写好「梅影」,这首词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