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论语 · 雍也篇 · 第三十章 [文]

作者孔子 [周](前551年-前479年)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正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评析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推己及人」就做到了「仁」。在后面的章节里,孔子还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这些都说明了孔子关於「仁」的基本主张。对此,我们到后面还会提到。总之,这是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基本伦理准则,在今天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注释
  施(shì):动词。
  众:指众人。
  尧舜:传说中上古时代的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儒家认为是「圣人」。
  病诸:病,担忧。诸,「之于」的合音。
  夫:句首发语词。
  能近取譬:能够就自身打比方。即推己及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