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祥正 [宋](?-?)
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举进士。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能诗。有《青山集》。
正文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
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
结绮临春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译文 登上了金陵凤凰高台,已经看不见凤凰游的盛景了,只见浩浩长江汹涌澎湃,入海东流。
那一批粉黛青蛾也都被掳离故国,唯有当年弃下的白骨,依旧掩埋在长江边野草丛中的古墓中。
傍晚起风了,风助浪势,不断地催送着那些船,湖水拥来的新沙,便改换了故洲,如今只能见新洲了。
临春、结绮两阁已经找不到了,荒草年年发,清风徐来时,随风飘动,如同在诉说着不尽的愁意。
赏析 凤凰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西南凤凰山上。据云,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曾有凤凰集于山上,乃筑台,并以“凤凰”分别命名山与台。唐天宝年间,大诗人李白离长安南游金陵,与友人崔宗之同上凤凰台,赋《登金陵凤凰台》七律一首。洎乎北宋,诗人郭祥正(表字功甫)步太白后尘,亦登台赋诗。《娱书堂诗话》道:“郭功甫尝与王荆公(王安石封号荆国公)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援笔立成,一座尽倾”,说的即是本诗。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上海辞书出版社 -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慧珍)
评析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是宋代诗人郭祥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登临凤凰台后的所见。颔联写陈后主当年的历史。颈联写风中长江上急急行驶的舟船和新洲。尾联再回到陈后主的历史来,并对此沧桑变化发出感叹。这首诗追念古昔,叙述今朝,用独特的方式抒发吊古讽今的感慨,其蕴意使人回味不尽。
注释 凤凰台:故址在南京市城西风凰山。相传刘宋元嘉年间,有三只状如孔雀之异鸟集此,人谓凤凰,遂筑此台。
凤凰游:用李白诗首句“凤凰台上凤凰游”意。
青蛾(é):原指美人之眉,此泛指美女。
盈:满。
棹(zhào):摇船工具,泛指船。
故洲:白鹭洲,在南京西南长江中,李白诗有“二水中分白鹭洲”句。
结绮(qǐ)临春:两阁名。《陈书·张贵妃传》:南朝陈后主至德二年(584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并数十问。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等居结绮、望仙,以复道交相往来。
辑评 宋·赵与虤《娱书堂诗话》:“郭功甫尝与王荆公登金陵凤凰台,追次李太白韵,援笔立成,一座尽倾。”
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真得太白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