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孟子 · 第十三卷 · 尽心上 · 第十三节 [文]
作者孟子 [周](前372年-前289年)
孟子,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正文 孟子曰:“霸者之民,欢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杀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岂曰小补之哉?”
译文 孟子说:“霸主的功业显著,百姓很快乐;圣王的功德浩荡,百姓怡然自得。他们即使被杀,也不会怨恨谁,得到恩惠,也不会酬谢谁,百姓一天天向善,却不知是谁使他们这样的。圣人所经过的地方,百姓会受到感化;圣人停留之处,会产生神奇的效果,在上与天,在下与地共同运转,难道只是小小的补益吗?”
注释 庸:酬功。
君子:此处的君子指圣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