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居易 [唐](772年-846年)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正文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译文 在西湖附近的孤山上有座孤山寺,傍晚听完高僧讲解佛经后划船回去。
卢橘饱含雨水而使果实沉重而低垂,棕榈的叶子随着清风的吹动相互击打着。
湖面水气迷蒙,微波动荡,水天一色。湖上琼楼珠殿,参差不齐地倒映在夕阳下。
回岸请各位客人在回首望去,孤山寺仿佛像仙山中的蓬莱宫一样,坐落在水中央。
赏析 长庆二年(822)秋至四年夏,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政事之余,他常喜欢到佛寺里听听僧侣讲经。这首诗便是写他与“诸客”听讲归来时的感受。作品生动地描绘了孤山寺的秀美,风景中处处点染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柳湖,即西湖,因湖上垂柳掩映,故云;松岛,即孤山,因山矗立湖中,故称;莲花寺,即孤山寺,湖中莲花盛开,因而以之形容其美;道场,僧侣诵经礼拜之处,即佛殿。这两句,虽然仅是...(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傅经顺)
评析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了杭州西湖孤山寺周围的美景,记录了作者与“诸客”参加法会归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留恋和喜爱之情。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犹如一幕幕湖光山色的画图。
注释 西湖:指杭州西湖。孤山寺:古代杭州西湖孤山上的寺院。
柳湖:西湖旁多植柳,故有是称。松岛:孤山。莲花寺:孤山寺。
桡(ráo):船桨。道场:佛家讲经做法事的场所。
卢橘子:枇杷的果实。重(zhòng):沉重。
栟榈(bīnglǘ)叶:棕榈的叶子。战:颤动。凉:指水风的清爽。
烟波:湖上的水气与微波。澹(dàn)荡:荡漾。空碧:指水天交相辉映。
参差(cēncī):高低错落的样子,形容多。倚:靠着,这里有映照的意思。
君:各位客人。回首:回头。
蓬莱宫:传说海上有仙山,名蓬莱,而孤山寺中亦有蓬莱阁,语带双关。
辑评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前解如写美人,后解如写美人影。金雍补注:五是海,六是宫,然而皆写影也。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孤山一路风景,即名画家亦不能到(“烟波澹荡”两句下)。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此篇章法又妙。上半是写“西湖晚归”,下半是写“回望孤山”;只“请君”二字是“赠诸客”也。其妙处在第八句与第一句相应,化实为虚;第七句与第二句相应,化板为活。五、六“烟波”即“柳湖”也,“楼殿”即“松岛莲花寺”也。以“澹荡摇空碧”之烟波,映“参差倚夕阳”之楼殿,即所谓“蓬莱宫在水中央”也。然此二句,乃是到岸以后回首望中所见之景,却先举在前,用“请君”字面轻轻倒结,不费半点笔墨,便觉空濛无际。呜呼!诗律至此,微矣,妙矣,岂复老妪之所能解哉!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句法挺健,由字法生新也。“重”字、“战”字、“摇”字、“倚”字俱下得警拔,遂觉全首生动,故曰炼句不如炼字。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有声画。
清代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非至西湖,不知此写景之工。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此题已如画,诗写景工而真,所以为佳。起二句点题。中四句小、大、远、近分写,皆回望中所见。却以结句回掉点明,复总写一句收足,所谓加倍起棱也。起不过叙点“归”字,而以密字攒炼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