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又呈吴郎 [诗]

作者杜甫 [唐](712年-770年)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巩县(今河南巩义)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阳迁居巩县。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备受推崇。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之。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和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正文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
  来堂前打枣我从不阻拦任随西邻,因为她是一个无食无儿的老妇人。

  若不是由于穷困怎会做这样的事?正因她心存恐惧反更该与她相亲。

  见你来就防着你虽然是多此一举,但你一来就插上篱笆却甚像是真。

  她说官府征租逼税已经一贫如洗,想起时局兵荒马乱不禁涕泪满巾。

赏析
  大历二年(767),即杜甫漂泊到夔州(治今重庆奉节)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姓吴的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萧涤非)

评析
  这首诗通过了劝吴郎让寡妇打枣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关爱。全诗如话家常,语气恳切,朴实动人,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品质,使作品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别具一种活泼、疏散之美。

注释
  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吴郎:係杜少陵吴姓亲戚。杜少陵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少陵为此写诗劝阻。
  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易·恒》:「妇人吉,夫子凶。」
  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
  任:放任,不拘束。
  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不为:要不是因为。
  困穷:艰难窘迫。《易·系辞下》:「困穷而通。」
  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指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只缘:正因为。
  恐惧:害怕。
  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即:就。
  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
  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使:一作「便」。
  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甚:太。
  徵求:指赋税徵敛。《穀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杜少陵《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盈:满。

辑评
  《汇编唐诗十集》:通涉议论,是律中最下乘。

  《诗薮》:杜七言律,通体太拙者,「闻道云安曲米春」之类;太粗者,「堂前扑枣任西邻」之类……杜则可,学杜则不可。

  《四溟诗话》:太白不成语者少,老杜不成语者多,如「无食无儿」、「举家闻」、「若咳」之类。凡看二公诗,不必病其累句,不必曲为之护,正使瑕瑜不掩,亦是大家。

  《唐诗归》:钟云:许妇人扑枣,已是细故,况吴郎之枣乎?当看其作诗又呈吴郎,是何念头?钟云:「无食无儿」四字不合说不苦,近人以此为不成语,何故(「无食无儿」句下)?钟云:于困贱人非惟体悉,又生出一段爱敬,彼呼就者何人?又云:菩萨心肠,经济人话头(「不为穷困」二句下)。

  《杜臆》:此亦一简,本不成诗。然直写情事,曲折明了,亦成诗家一体。大家无所不有,亦无所不可也。

  《杜诗集评》:李因笃云:盛唐唯公有此等诗,未见超脱。吴农祥云:虽非公佳处,亦可见公爱物济世之心。

  《杜诗详注》:此章告以恤邻之道也。……「无食无儿一妇人」句,中含四层哀矜意:通章皆包摄于此。此诗是直写性情,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瘝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卢世㴶曰: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示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读杜心解》:若只观字句,如嚼蜡耳。须味于无味之表。

  《杜诗镜铨》:此与《题桃树》作,皆未可以寻常格律求之。体贴深至(「不为困穷」句下)。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邵长衡云:此诗说有佳者,吾所不解。王慎中云:不成诗。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叫化腔,亦创格,不害为切至,然卑之甚。纯用议论,亦是新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