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采桑子 · 秋怨 [词]

作者李煜 [五代十国](937年-978年)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年在位,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年)继位,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正文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如愁,百尺虾须上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译文
  深秋时节,梧桐树下,辘轤金井旁,落叶满地。树木入秋而变,人见秋色而愁。长长的帘子挂在玉钩上,手扶垂帘,眼望窗外细雨,旧愁之上又添新愁。

  闺中的思妇独守着琼窗,想到韶华渐逝,心愿难成,怎不双眉紧皱,愁在心头。回首边地,征人久无音讯。想要寄书信,可是黄河寒波滔滔,溯流难上,思妇只能在孤独寂寞中苦苦守望。

赏析
  此词别作牛希济词,但《南唐二主集》注云“墨迹在王季宫判院家”,当系根据李煜墨迹收入。词属闺怨,抒写秋愁无限,离情难寄。

  上片侧重环境气氛的创造,似从王昌龄宫怨诗“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化出。“辘轳”是井上汲水工具,“梧桐”亦生井边,故词人将这三种物象铸于一句。用梧桐树来表明秋季,而用金井辘轳表明傍晚(古人汲水多在傍晚及清晓),同时这些物象还能体现秋天的怀感。(如李白《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宋词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啸天)

评析
  《采桑子·秋怨》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全词以意融景,一系列景象有机地融成一幅饱含秋意、秋思的风景画,画中有人,人外有秋,秋内有思,秋风秋雨关秋思,离情别恨联秋怨,写得婉约蕴藉,韵味悠长。

注释
  釆桑子:词牌名。此词调在《草堂诗余》、《花间集补》中作“丑奴儿令”,《类编草堂诗余》中注曰:一名“罗敷令”。
  辘(lù)轤(lú):一种安在井上绞起汲水斗的器具,亦即汲取井水用的滑车。金井:井栏上有雕饰的井,这里指宫廷园林中的井。梧桐:一种落叶乔木,叶柄长,叶大,质地轻而韧。
  几树:多少的树。树,这里指梧桐树。惊秋:《词林万选》中作“经秋”。有两种理解,一说吃惊秋天的到来,二说秋风惊动了梧桐树。
  昼雨:指白天下的雨。昼,白天。新愁:指悲秋之愁。《词林万选》、《啸余谱》等本中均作“和愁”;《全唐诗》、《历代诗余》、《花间集补》、《古今词统》等本中均作“如愁”,《古今词统》注中云:“如”一作“和”。
  百尺:这里为约指,极言其长。虾须:因帘子的表状像虾的触须,所以用“虾须”作为帘子的别称。《类编草堂诗余》注中云:“虾须,帘也。”玉钩:玉制的钩子。
  琼窗:雕饰精美而华丽的窗。春断:《词林万选》中作“梦断”。春断,这里指情意断绝,即男女相爱之情断绝。春,指男女相爱之情。双蛾:《花草粹编》、《花间集补》等本中均作“双娥”。即指美女的两眉。蛾,蛾眉,指妇女长而美的眉。皱:起皱纹,指皱眉。
  回首:回望。边头:指偏僻而遥远的地方。
  欲:想要。寄:寄托。鳞游:游鱼,这里借指书信。古人有“鱼传尺素”之说,古乐府《饮马长城窟》中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人遂以“双鲤”或“鱼信”代指书信。
  九曲:形容黄河河道的迂回曲折,这里代指黄河。九,泛指多数。曲,萧本二主词中作“月”。泝(sù)流:倒流。泝,同“溯”,逆流而上。

辑评
  明代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何关鱼雁山水,而词人一往寄情,煞甚相关。秦、李诸人,多用此诀。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阕宫树惊秋,卷帘凝望,寓情远之思。故下阕云回首边头,音书不到,当是忆弟郑王北去而作,与《阮郎归》调同意。此词墨迹在王季宫判院家。《墨庄漫录》称后主书法,“道劲可爱”,可称书词双美。此调《词谱》作《丑奴儿令》。

  近代詹安泰《李璟李煜词》:这词是抒写秋愁无限,离情难寄。前段用一些具体景物勾画出秋愁,并实写客居独处,愁心紧闭,无从排遣的环境。后段承上意更进一步说断送了美好生活,已觉难挨,想把这心情写上书信,寄给远人,路途曲折遥远,更无从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