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花蕊夫人 [五代十国](886?-926年)
五代时前蜀主王建妃。亦称小徐妃。王建时,进位淑妃。光天元年,进位皇太妃。王衍咸康元年,随前蜀后主王衍降后唐。次年,送入洛,途中与其姊大徐妃赋诗,凄惋动人。至秦川,与其姊及王衍同时被杀。有《花蕊夫人宫词》。
正文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译文 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这件事?
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
赏析 花蕊夫人以才貌双全,得幸于后蜀主孟昶,蜀亡,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人,召她陈诗,因诵此作,太祖颇为赞赏(本事据《十六国春秋·蜀志》)。
开篇直述国亡之事:“君王城上竖降旗”。史载后蜀君臣极为奢侈,荒淫误国,宋军压境时,孟昶一筹莫展,屈辱投降。诗句只说“竖降旗”,遣词含蓄。下语只三分而命意十分,耐人玩味。
次句“妾在深宫那得知”,纯用口语,而意蕴微妙。大致有两重含义:首先,历代追咎国亡的诗文多持“女...(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 周啸天)
评析 《述国亡诗》是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第一句是叙述蜀国降宋的事实,第二句使诗意更为深入,同时也展示出了这位宫妃的内心活动和对蜀国灭亡的看法。第三句具体讲述蜀国投降的惨状,第四句用了反问句式并运用反语斥责了蜀主的无能,又嘲笑了文武群臣甘当俘虏的丑态,从而表明了这位宫妃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
注释 妾:花蕊夫人自称。
解甲:解除武装,指投降。
更无:一作“宁无”。
辑评 王士禛《五代诗话》引《稗史汇编》:“蜀既破,其亡国诗云:‘君王城上竖降旗······’亦愤而悲矣。”
薛雪《一瓢诗话》:“落句云:‘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何等气魄?何等忠愤?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