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中国历代古文诗词曲赋精选
一万余条中国古文诗词曲赋精选,包含作者信息、原文、评析、注释、译文、赏析、辑评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 [诗]

作者陈子昂 [唐](六五九年-七〇〇年)
唐梓州射洪(今属四川射洪)人,字伯玉。陈元敬子。曾任右拾遗,後人因称「陈拾遗」。出身豪族,少任侠,成年後发愤攻读。唐睿宗文明元年(西元六八四年)登进士第(此据赵儋《故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按《唐才子传·卷一·陈子昂传》云陈拾遗登第在高宗开耀二年,误),上书言建唐高宗陵墓于洛阳,受武则天赏,拜麟台秘书省正字。武后垂拱二年(西元六八六年)从军北征,归朝,补右卫胄曹参军,迁右拾遗。万岁通天元年(西元六九六年),从武攸宜北击契丹,表掌书记,军中文翰皆委之。立志许国,然不为所用,贬署军曹。圣历元年(西元六九八年),以父老辞官还乡,旋居父丧。後为射洪县令段简构陷系狱,忧愤而卒。陈拾遗于袭六朝馀波之初唐诗坛深表不满,慨叹「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故欲革「采丽竞繁」之齐梁诗风,以承建安、正始之诗重比兴寄托之传统(《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陈诗与其诗论相合,代表作为《感遇》三十八首,反映武周时代之社会现实甚为广泛,抨击时弊亦较深刻,抒写胸臆之作则慷慨深沉,风格近于阮步兵《咏怀》。另有《登幽州台歌》虽仅四句,然为历来传诵之名篇。陈拾遗为诗主「汉魏风骨」、「兴寄」,所为书疏,亦全用散体,为唐诗革新先驱,甚得李杜诸人推崇,韩昌黎云:「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荐士》)金元遗山云:「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论诗绝句》)其诗文集以四部丛刊本《陈伯玉文集》十卷为通行,今人徐鹏校点之《陈子昂集》最完备。诗注本有今人彭庆生《陈子昂诗注》。《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生平见唐·卢子潜《陈氏别传》,《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列传·陈子昂传〉》、《新唐书·卷一百〇七·陈子昂传》。

正文
  龙种生南岳,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昼聒泉鹤声。

  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常愿事仙灵。

  驱驰翠虬驾,伊郁紫鸾笙。

  结交嬴台女,吟弄升天行。

  携手登白日,远游戏赤城。

  低昂玄鹤舞,断续彩云生。

  永随众仙逝,三山游玉京。

 序 
  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解君云:“张茂先、何敬祖,东方生与其比肩。”仆亦以为知言也。故感叹雅制,作《修竹诗》一首,当有知音以传示之。

译文
  龙种生长在南岳衡山,孤傲的翠竹茂盛高耸。

  上面是峰岭高峻挺拔,下面有烟雨幽暗朦胧。

  夜里听到飞鼠的叫唤,白天乱耳有山泉淙淙。

  春日和风正舒缓荡漾,洁白露水已清凉晶莹。

  哀厉声响如击钟鸣奏,深密色泽被霜雪滋润。

  岁寒天冷草木苦霜雪,修竹的光彩犹自青青。

  难道不饱尝凝冻凛冽?羞与春天的树木争荣。

  春天的树木有盛有衰,它的节梗却从不凋零。

  初衷本愿与金石同类,永远保持本性的坚贞。

  没曾想会有伶伦先生,吹奏它学那凤凰之声。

  于是与云和之瑟配合,设乐合奏在九天之庭。

  美妙乐曲正千变万化,箫韶一曲也九奏而终。

  确实靠的是雕刻的精美,愿意经常地侍奉仙灵。

  驱驰着青龙车驾驰骋,紫鸾笙抒发幽怨愤懑。

  跟嬴台仙女结识交往,升天行一曲共奏齐吟。

  手拉手儿直登上太阳,远游嬉戏又同到赤城。

  乐声中玄鹤翩翩起舞,五彩云断续弥布天空。

  永远地追随众仙而去,游历三山到仙都玉京。

评析
  这首咏物抒怀诗的序文简炼概括地阐述了诗人倡导诗歌革新的主张,指出齐梁诗风的弊病就在于“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号召诗人们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创作内容充实,具有“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特色的诗篇。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兴寄托的手法,通过对修竹的品性、功用、及志向的生动描写和丰富想象,赞颂了坚贞不屈的高洁情操。全诗造境壮美,基调乐观豪放,语言质朴明快,以拟人化方式,寓言式特点,充满浪漫情调,反映出诗人当时积极的人生理想与乐观的心态。

注释
  东方左史虬:东方虬,武则天时为左史,当是陈子昂的朋友辈,生平不详。
  东方公:对东方虬的敬称。
  足下:敬称,称对方。古人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称“足下”,后专用于同辈之间的敬称。
  文章道弊:这里指做文章的道理败坏了;
  五百年,从西晋初年至陈子昂生活的武则天时代计四百多年,五百年是大约言之。
  汉魏风骨:作者认为汉魏诗文具有悲凉慷慨,刚健清新的风格骨力。
  文献有可征:意谓从存留下来的诗文可以得到证明。
  彩丽:谓诗文讲究文采华丽。
  兴寄:比兴寄托。
  耿耿:心中不安、放心不下的样子。
  一:在这里有语气转折的意思。
  解三:生平履历不详,当与陈子昂、东方虬为诗友。
  明公:对东方虬的敬称。
  《咏孤桐篇》:东方虬所作诗篇。
  
  骨气端翔:指《咏孤桐篇》具有风骨之美。端翔,内容端直、气韵飞动。
  音情顿挫:音韵与感情都有抑扬顿挫之美。
  光英朗练:光彩鲜明,精练朗畅。
  有金石声:音韵铿锵,发声如击金石。
  “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句:这二句的主语多解释为陈子昂,以为是陈子昂读诗后的感受是“洗心饰视,发挥幽郁”,意谓读了《咏孤桐篇》,使人有心目为之一新之感,并能使人抒发郁结于心的情感。也有人认为主语应是东方虬,陈子昂认为东方虬之所以写出《咏孤桐篇》,乃是因为他“洗心饰视,发挥幽郁”,即是因为东方虬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使他郁结于心的感情得以抒发。
  不图:未料到。
  正始之音:指曹魏正始年间嵇康、阮籍等人的诗文创作,“正始之音”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
  复睹于兹:指再次在此看到了“正始之音”。兹,此,指东方虬《咏孤桐篇》。
  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因为陈子昂认为东方虬的《咏孤桐篇》有“建安风骨”,所以假使建安作者看到《咏孤桐篇》,一定会相视以为同志,而发出会心之笑。
  解君:指解三。
  张茂先:张华(公元232年-公元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南)人,西晋大臣,文学家。西晋初,任中书令,加散骑常侍。惠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司空。有政绩。后为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杀。
  何敬祖:何劭(公元236年-公元302年),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西晋诗人。曾任中书令、太子太师、尚书左仆射、司徒等官。能诗,《诗品》列入中品。
  东方生:指东方虬。
  感叹雅制:意谓受到东方虬《咏孤桐篇》诗的感动而作《修竹篇》诗。雅制,对别人作品的敬称,以别人的作品为文雅之作。
  龙种:指良种竹。
  南岳:指衡山。五岳之一。
  崇崒(zú):高耸貌。南朝梁沈约《效居赋》:“其为状也,则巍峨崇崒,乔枝拂日。”
  微冥:犹昏暗。唐杜甫《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鼯(wú)鼠:鼠名。别名夷由。俗称大飞鼠。外形像松鼠,生活在高山树林中。尾长,背部褐色或灰黑色,前后肢之间有宽大的薄膜,能借此在树间滑翔,吃植物的皮、果实和昆虫等。古人误以为鸟类。
  淡荡: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金奏:泛指音乐或乐声。南朝宋颜延之《五君咏·阮咸》:“达音何用深,识微在金奏。”
  岁寒:一年的严寒时节。《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荣歇:犹荣衰。
  金石:金和美石之属。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
  伶伦:本为上古乐工,此指识得良竹的乐工。
  学凤鸣:《汉书·历律志上》载:伶伦“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筩以听凤之鸣,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从而,发明了黄钟十二律。
  云和瑟:琴瑟琵琶等絃乐器的统称。
  箫韶:泛指美妙的仙乐。
  九成:犹九阕,乐曲终止叫成。
  雕斫:刻削,雕刻。南朝梁鲍照《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斫,为君堂上琴。”
  翠虬:青龙的别称。汉扬雄《解难》:“独不见翠虬绛螭之将登虖天,必耸身于苍梧之渊。”
  嬴台女:指传说中秦穆公女儿弄玉。
  升天行:古代游仙诗。
  赤城:传说中的仙境。北周庾信《奉答赐酒》诗:“仙童下赤城,仙酒饷王平。”
  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于郎门之垝。”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
  玉京:泛指仙都。宋陆游《七月一日夜坐舍北水涯戏作》诗:“斥仙岂复尘中恋,便拟骑鲸返玉京。”

辑评
  《批点唐音》:君子出处之心,数语而足。

  许总《唐诗名篇赏析》:全诗咏竹,实则以竹喻人,表达内心愿望与人生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