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东西板块的碰撞
栏目青年一代
作者徐幼华(中国)
出处现代人报
期数总第 83 期(1988.3.8)
在美国留学的课程里,为了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能力,学校安排了很大比例的讨论课。在讨论中,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发表了不同的价值观念,有时东西方国家的学生分成两大阵营,相互冲突,互相碰撞,争论起来非常热闹。
记得有次课本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故事:某地有一条鳄鱼满布的河,河上只有一座小桥。在河的两岸分住着一对恋人,姑娘与小伙子每天都要见一次面。一日山洪暴发,小桥被冲垮了。姑娘记挂着恋人,到处求人渡她过河,遭到别人的拒绝,只有一个叫法尔的小伙子说:“如果你肯同我过一夜,我就渡你过河。”
课本“规定”,除非她答应法尔,否则,绝无他法过河。姑娘左右为难考虑了3日,万般无奈只好答应了。后来法尔依约把她渡过河,送到了她的恋人身边。但恋人知道了她是怎样过来之后,怒不可遏地扇了她一巴掌,把她扔回法尔的船上。法尔见状牛劲大发,冲上岸来把那小伙子痛揍了一顿。
最后课文问:“这3个人之中,你最欣赏哪一个?最同情哪一个?最恨哪一个?
我和日本、南朝鲜、越南3个同学一致同情那姑娘的恋人,因为他竟这样地被戴上了“绿头巾”。我们都恨法尔,因为他乘人之危,还动手打人。同时我们也认为那姑娘不应该出此下策。
但来自西班牙、希腊的同学却激烈反对我们。他们竟最欣赏法尔!说他敢作敢为,他爱那姑娘,所以坦率提出自己的要求。当那姑娘受到恋人抛弃时,他毫不犹豫为她出气报复。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他们说,他们也欣赏那姑娘,因为她为了爱,不惜牺牲一切。他们最恨那姑娘的恋人,因为他几日都不敢过河来,而让一个姑娘去冒那样的风险,为了自己的所谓自尊,不惜抛弃姑娘。他这个懦夫,该打!
在我们的课本里,有时还有些非常有趣的案子,记得有一个案子是这样的:在南太平洋的某一个小岛上,有10个临时来探险旅游的居民:一个42岁的单身汉——是个细菌学家;一个32岁的未婚女歌星;一个法官;一个同性恋的医生;一个美国副总统;还有一个非洲部落的酋长和他怀孕的妻子;一个有四个孩子的父亲,他是个长期失业者,家庭生活一直靠做工的妻子维持;此外还有一个38岁的寡妇,她独自抚养3个不到7岁的孩子;最后还有一个离婚父亲,他的妻子跟人私奔了,留下一对10岁的孪生子。
课文设了一个难题:当日晚上该地区将发生强烈地震,该岛极有可能沉入海底。当时在岛上只有一架可以乘载4个人的直升飞机,别无其他交通工具和出路。由同学们抉择4个逃生者。
在裁决中,唯一没有争议的是:留下那位独力抚养3个不到7岁孩子的寡妇。另一个是美国副总统,他没什么重要,没了一个再选一个好了,让他死吧!
还有8个人就难决定了。大家同意让酋长的妻子走,因为酋长死了。他的儿子仍然是酋长。对那个同性恋医生,认为他有可能是个艾滋病患者,决不能让他出岛。
当议论到法官时,萨林说:“法官应该活,能维持公理,解决纠纷,社会需要法官。”但西桦、阿历斯和希腊同学诺尔斯却大叫:“休想!他们没干多少好事,杀人犯判交保金释放,不该抓的抓起来关几年,算了吧!”对不起,法官,也只好留下了。
下一个,是那位四个孩子的父亲——长期失业者。伯蒂里西娅认为他有四个孩子,应该让他活下来。但诺尔斯却坚决不同意。他说他长期失业,家庭经济一直靠妻子工作来维持,他根本就没有承担过父亲的责任。我为他辩护道,他失业了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西桦对我说,“他不伤不残不老,长期失业,只能说明他懒,没有别的。”
下一个是流行歌星,除我之外的5个同学都一致表示她应该活,我们都需要音乐。好吧,她得救了。
现在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争夺这个名额的是那个42岁的细菌学家和那位有两个孩子的的离婚父亲。我们发生了最激烈的争执。一半人主张让细菌学家走,另一半主张离婚父亲走。我和西桦、萨林是前者,三个欧洲同学坚持让离婚父亲走。他们的理由是他的妻子抛弃了他和孩子,如果他也死了,那一对孪生子将非常可怜。而细菌学家是单身,死了无牵挂。我们则坚持他是科学家,应该让他活!
“他已经42岁,太老了,已经没有什么保留价值了。”阿历斯说。
“一个科学家在40—50岁之间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怎么可能太老呢?”我争辩说。
阿历斯反驳我:“在我们国家里,一个男人如果35岁还无所成就,那他就没有发展前途了,等退休算啦。”
我明白这话不假,在美国,20来岁就成名成家,管理一家大公司的人不在少数。但对于中国的当代人来说,这实在太冷酷了。多少二三十岁的人才开始重新学习,可想而知,我们的民族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伯蒂里西娅则认为我们来自人口稠密的亚洲,人太多,就是对人的价值不重视,只偏重科学,因此才冷漠地舍弃那两个孩子的父亲。她大声疾呼:想一想那两个可怜的孩子!“好了,好了,大家保留己见好了。”伯蒂挥着双手说,“我知道我们永远统一不起来,特别是你。”她指着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