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马趣
栏目杂谈随想
作者黄道、恩联(中国)
期数总第 86 期
  1990年,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马年。有关马的历史、掌故和古今中外的趣闻颇多,不妨一谈。
  马的演变
  马,它魁梧的身躯,奔驰千里的英姿,一直为人们所赞颂。可是马并不是生来就是这个样子的。单从型体大小来说,大约经过了5000多万年的由小到大的变化,才由其貌不扬的小兽,变成了今天骠悍雄健的马。
  世界上最早的马,是5000多万年以前的始祖马,它只有一尺左右高,相貌和现代的狐狸差不多,尾巴很细,脖子不长,背部隆起,有马鬃。到了距今3500万年以前时,始祖马进化成中马,但中马也只有1.5尺多高,和现代的羊或狼相似。到距今2500万年前,出现了住在草原上的草原古马,也只有现代的山驴那么大。大约在100多万年前,才出现了现代马。
  从动物的发展史看,马最早是野生的动物。世界上曾经生活过350多种野马,可是现在只剩一种了。它们生活在中国甘肃西北、新疆乌鲁木齐东北到哈密以北的一带。因为它曾经生活在蒙古交界的地方,所以有人叫它“蒙古野马”;又因为俄国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于1878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狩猎到一只,后来动物学家坡里亚科夫为了纪念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功绩,就将它定名为“普氏野马”。
  自从野马被发现以后,许多外国探险家纷纷到中国新疆来捕猎。从1898年到1901年,就捕到过50多只。现在,全世界80多个动物园里,饲养着的400多匹,就是那些野马的七到十世孙。
  人类的忠仆
  马是草原上的珍宝,也是人类的忠仆。马本性驯良,虽有烈马,但易受人驯服,这种性格注定了它“马善被人骑”的命运。它的聪明智慧,突出表现在识途认路方面,可以说这是无可匹敌的。它的勇敢和忠贞也是难能可贵的。战马在战场上,遵照主人意愿出生入死,毫无惧色,这是其他动物所办不到的。
  中国养马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养马最悠久的国家,比其他国家要早上一两千年。
  马和我们的炎黄祖先早就有了相依为命的关系。黄河流域,地势平坦,黄土松软,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特别是读书人,骑术成了他们必备的技术。所以在孔子的课程表上就有“骑射”这一科,而且是必修课。
  在春秋战国时代之前,中国早已使用四匹马拉车,比同时代古希腊人用的三匹马车还多了一匹!到了春秋战国时代,除了四匹马车之外,还有八匹和12匹马车,一直到“九驷”为止。“九驷”就是36匹马车,这在当时是最豪侈的马车了。
  马除了为人坐骑、拉车和推磨外,在战争年代,又是拉战车的主要动力。上古轩辕黄帝坐彤车战胜蚩尤,乘驾的就是“白马”。中国为世界开创了马匹军用的先例。
  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马一直是战争的重要工具。在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是金兀术发明的“拐子马”战术。拐子马乃是三骑相连,马与马之间以绳索相系,在战场上锐不可挡。后来,岳飞想出了制服拐子马的方法:他命令步卒以马扎刀入阵,专砍马足。这样,终于摧毁了拐子马的凌厉攻击。在欧洲,马也同样一直是战场上的一名骁勇的战斗员。
  马和人虽然维系了近万年的主仆关系,但是到了19世纪末,由于汽车的发明,特别是当汽车首次出现在纽约市的街道上,并与当时当道的马车并驾齐驱之时,《纽约时报》马上发表社论,称赞汽车是一种安静而干净的交通工具,而且预言汽车将会逐渐取代马车。
  自此之后,马的身价便开始在人的社会里下降了。
  怀念伯乐
  千里马脚力虽强,但在外观上却与普通马脚力无异。如果没有识马人,千里马就难以被人发现。
  2500年前的春秋时代,由于养马日益发展,产生了伯乐这样杰出的相马家,他姓孙名阳,字伯乐。“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这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句。伯乐相马的故事,已成了千古美谈。他除善相马外,又长于用针炙医马,著有《伯乐针经》传世。香港的养马人都奉伯乐为先师。至今,他们都记得农历6月23日是伯乐的宝诞,对他深表怀念。
  至于伯乐和其他相马家,用什么方法去辨认千里马,现代人已知之不多,唯一记得的一条是“好马不吃回头草”。
  爱马不仅只是“相马”,护马之举也甚关重要。蹄铁术,就是对马匹管理上不可缺少的东西。“无铁即无蹄,无蹄即无马”,这足以说明蹄铁对马的重要。世界上最早发明马脚蹄铁的也是中国。
  制造蹄铁和装饰、削蹄,是养马的一项专门技术,它可以提高马匹的效能。当欧洲还用皮革制造简单护蹄的时候,中国的蹄铁术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之后,蹄铁术传到了欧洲,各地竞相模仿。今日欧洲的蹄铁术,就是受中国的影响而加以改良的。
  古今中外的“赛马风云”
  中国赛马运动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2000年前,蒙古族的赛马活动是以运动为目的,十分盛行。《史记·匈奴列传》中,就记载了公元前3世纪末和2世纪初的蒙古族传统马术运动。每年正月,蒙族老少会于单于(首领)庭祠,五月则大会于龙城,到秋季马肥就举行秋季大赛马,进行越野赛马和竞速赛马。那时大族长有马万骑,小族长也数十骑,汉高祖那时的冒顿单于,一次就动员了40万骑。赛马是蒙古族的制度,为成吉思汗所定,每年举行一次,共赛3天。其目的是检阅马术的高低。蒙古人“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因此,当时蒙族的骑兵,推为世界第一。蒙古人至今仍精于马术。
  其实,中国少数民族不少都长于马术,像新疆的哈萨克人,他们所举行的“叼羊”活动,就是一种精湛的马上运动。赛马活动传到英国后,英国人加上了博彩内容,于是赛马就变成了赌博的一种方式。
  香港赛马会成立于1884年。多少年来,赛马活动历经兴衰。现在香港的赛马事盛极一时。据马会统计,全港马迷逾160万人,每次赛马,至少有40万人下注,近年单一季的投注额就高达二三百亿港元,马迷们都赌昏了头。
  “东京赛马钱发烧”。近年来,日本的赛马之风也空前盛行。据最近有关资料透露,去年日本全国举办的赛马总收入高达2.3兆日元,平均每人一年要花1.8万日元买马票。
  在日本的赛马会里,最出风头的是马和骑手,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奖金全归马主所有,难怪近年来报章杂志上随处可见邀人投资做马主的广告。原来,这是日本做赛马行业视为继房地产、股票之后的“第三类投资”。“天皇赏”一场赛马,马票收入竟达250亿日元。难怪一些见钱眼开的人,把赛马事当成一种新的生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