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布衣状元
栏目生活之友
作者黄正潞(中国)
出处旅游天地
期数总第 25 期(1983.3)
  在浙江永嘉县花坦公社花坦大队村头,有一座题着“山第一”匾额的牌坊。是南宋朝廷赐给“布衣状元”朱梅渠的。村中朱氏后裔,都如此坊来历,以此引为光耀。
  朱梅渠,字储谋,永嘉县花坦村人。少年天资聪慧,才识过人。虽出身寒微,但勤奋好学。樵农之余,常在溪滩以沙纸柳笔练字。户对南山,悠然吟哦,自号“霞山居士”。
  宋高宗绍兴某年秋闱大比,梅渠刚二十八岁风尘仆仆,去京城临安赴考。他很自负,料想此去定能占魁。试毕,宗师王大人阅了他的文章,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动了爱才之念,准备点为新科状元。当天,宗师携了他的文卷回府,以便复阅批点。但宗师年迈健忘,夜晚阅后,把他的文卷遗忘在枕边的布帐兜里了。
  放榜时,朱梅渠竟名落孙山。他心中甚是不快,又觉怀疑,便去找宗师,要查阅自己的试卷。王大人见其人气宇轩昂,谈吐不俗,才记起无意中忘了他的文卷。但已发榜,状元点为他人,不可能更名了。就带歉意地安慰朱梅渠说:“老夫偶然过失,忘点了你的文卷,等下届再来应试,一定让你独占鳌头。”朱梅梅渠觉得十年寒窗,废于一旦,便很生气地回答:“好马不吃回头草,我朱某只能赴考一次。”就愤然拂袖离京,回归永嘉。从此绝意功名,林下归隐,决心求才授业,教个学生四海扬名,他年蟾宫攀桂,以平天下寒士之心。
  再说乐清县四都后地方,有一个青年书生王十朋,号梅溪,丰姿俊秀,聪慧过人。访知朱梅渠先生学问渊博,便远道赶来,拜他为师。朱梅渠见王生虚心好学,就收留下来。
  时值盛夏,水动风凉,梅渠邀十朋赏荷,有心试对,随口说:“池中荷叶鱼儿伞。”十朋略加思索,对曰:“梁上蛛丝燕子帘。”梅渠含笑点头。后来又同十朋在松下弈棋,偶然一颗松子落在棋盘中,就说:“松下弈棋,松子每随棋子落,”十朋抬头,偶见溪畔柳树下,有一老渔翁正在钓鱼,见景生情,便道:“溪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梅渠深叹奇才。当晚,师徒足而眠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翌日,梅渠对十朋说:“以后,你就卧睡在东楼一个石桶里吧。”十朋惊愕,上楼一看,只见一个长石桶,里面贴满密密麻麻的纸条,尽是老师平日写的箴言佳句,诗词赋章。十朋大喜,燃烛观看,细读咀嚼,愈读愈爱,直至金鸡唱晓,还舍不得去睡觉。
  十朋在先生家里进修三年,文才大振。当年进京会试,果然一举成名,得中状元。
  恰在那年,边番鞑靼国向朝廷进贡一根木头,并声言中原有人识得此木何处是顶?何处是根?便岁岁来朝,年年进贡。若无人识得,便要兴兵犯境……。满朝文武,都分辨不出这根木头的顶与根。皇上忧虑。十朋奏说:“臣恩师朱梅渠,是个有识之士,满腹经纶,料能识辨。”皇上急降旨宣召朱渠梅进京。梅渠因有言在先,推病不来。皇上即命王十朋回永嘉请教。梅渠听十朋一说,笑道:“亏你读书之人,怎忘了《太极历判》书上已有载明:‘轻清为天,重浊为地’,你把木头放在水里,其根部必稍沉,顶部必稍浮;浮者为顶,沉者为根。”十朋急忙回京奏明。皇帝差内侍将此木放在御池。一试,果然如此,便刻好记号,立即写明文书送回番邦。。狼主知道中原人才济济,便不敢妄动干戈。
  此时,十朋又将梅渠的学问与来历竭力保举,述明前届考试官无意将他落榜。高宗查明原委,便有求贤之意,除将原试官降职处分,以警挫才之戒,并召梅渠进京授职。梅渠恬淡处世,寄迹于渔樵山水,早已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便再三奏明自己闲散已惯,只求在乡安居。皇上喜他朴实可信,也就不强求他出山,笑着对众臣说:“梅渠是一个布衣状元。”就御笔赐书匾额,题为“天下第一”。十朋忙奏道:“天下第一恐言过其重了。”皇上便改题为“山第一”。从此,这个御赐匾额,朝朝代代依然挂着。
  继十朋后,朱公又收纳了几个天资聪颖的学生,后来都相继成名。晚年,梅渠在花坦书院里,面对石砚,奋执狼毫,编著《养拙集》数册。书成不久,这一代名贤,就与世长辞了。至今,花坦村尚有梅渠的书院遗址,那个大石砚至今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