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鲁迅和谜
栏目生活之友
作者未明(中国)
期数总第 27 期
鲁迅先生自幼就喜爱猜谜。小时候,每以夏夜,总喜欢躺在家门口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由祖母摇着芭蕉扇,教他猜谜语。
后来,鲁迅避难到绍兴乡下安桥头外婆家,结识了一班少年朋友,常和他们在一起游戏、猜谜。事隔三十多年,他还记忆犹新地在小说《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
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跑到庙里去做游戏、猜谜。
“你猜。一个最大的说,“我再说一遍——
白篷船、红划楫,
摇到对岸歇一歇,
点心吃一些,
戏文唱一出。”
“那是什么呢?‘红划楫’的,”一个女孩说。
“我说出来罢,那是……”
“慢一慢!”生癞头疮的说,“我猜着了:航船。”
……
“哼,你猜不着。我说出来罢,那是鹅。”
时隔那么多年,鲁迅回忆起来还是如此地津津有味。
此外,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笔名。
他在1933年6月20日夜致散文家林语堂一信中这样写着:“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段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这作的“虫二”是一则趣的谜语。相传,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饱览了西湖美景之后,信笔题上“虫二”两个大字,暗隐“(风)月无边。”也有人说这典故出自清人褚人获的《坚瓠集》上,说是唐伯虎所题。鲁迅借这谜“虫二——风月无边”,来讽刺林语堂编的《论语》杂志里只有谈风月的无聊小品文。
鲁迅的名著《且介亭杂文》,其中的“且介亭”三字也是条有趣的谜,是他别出心裁地用“半租界亭”来扣的。因为那时,他正住在上海闸北那虽然不是租界,但洋人跋扈极象租界的亭子间里,就把在这“半租界亭”里写成的文章,汇编成集子,并取了这谜语式的书名——《且介亭杂文》。
他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
如:“华圉”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圉)”之意,“莫朕”是隐“黑暗之兆”(“莫”通“暮”,“朕”即“朕兆”),用此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