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农民修桥 造福乡里
栏目社会之窗
出处安徽日报
期数总第 1 期(1981.2.8)
  1980年11月16日上午,大别山南麓的宿松县北浴公社廖河大队的小学校前面,人头攒动,锣鼓声、鞭炮声震天动地,一位老大娘喜笑颜开地告诉大家说:“真是件大喜事啊!”
  原来,大队在为农民廖其连一家出钱出工在廖河上建的三孔桥举行竣工典礼。大家看着这座长12.5米,高3.7米,宽1.6米,桥面可行手扶拖拉机的水泥预制板铺面的石墩桥,无不为廖其连一家修桥补路、造福乡里的美德所感动,由衷地赞扬他全家人的高尚风格!
  廖其连今年51岁,他家住的地方是一个有一百多户人家的山村。廖河穿村而过,把村子隔成南北两半。大队部、供销社、学校、食品站等单位和大多数居民都集中在廖河南边。南北两面过往的行人,来往十分不便。一些小学生上学,为抄近路,常常涉水过河。多少年来,廖其连就想在这里建座桥,方便大家行走。由于家里经济困难,一直没能如愿。
  两年多来,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象春风,吹绿了山乡水寨,生产有了发展,廖其连家的生活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9月他估算全年经济收入,可达两千元上下。于是,他又萌发了造桥的念头。有人知道他想造桥,都说他:“你真傻!”廖其连说:“我花钱造桥,有利自己,也方便众人,当这样的傻子,有什么不好!”
  廖其连造桥的决心即定,便打算造一座永久性的桥。去年9月上旬,他将家里一头三百多斤重的肥猪卖了,凑上540元,买回9块水泥预制板。请来造桥师傅。9月16日破土动工,全家老少一齐出动,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辛勤劳动两个月,廖其连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摘自2月8日《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