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有话好说
栏目软件大世界
出处读者文摘
期数总第 36 期
  假如你们夫妻老是为同样事情吵个不停,不要灰心。有办法打破这恶性循环。
  你们可能为了买不买一盏灯那样的小事争论起来。不一会,你的配偶便指摘你总是优柔寡断,你却反驳说他挥金如土,无可救药。你大步走出房外,于是争论遽然中止,两人都生气,觉得对方不谅解自己,而且不明白: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为同样事情争吵。
  许多夫妇都陷入他们所憎恨的恶性循环争吵中,却无法避免。现在,研究已婚人士怎样沟通的人,对夫妇争吵的模式有了新发现,找到三个共同因素:
  第一是必须挽回面子。你觉得自己的形象受损,即使知道吵不出什么结果来,也不得不自卫。争执时他说她脾气坏,这就伤了她的自尊心,她为了自卫,便说他残酷无情。这评语损害了他的形象,他也不得不起来维护自己。到这阶段,是什么事触发这次争执的反而给忘了。
  更多的时候,对自尊心的攻击不很明显。他忘记取回干洗的衣物,令她恼怒。他说:“瞧,我已经尽量帮你的忙。”帮她的忙?她想起两人协议过分担家务,于是说:“你是指帮我们的忙。”他问道:“这有什么分别?”争吵开始了。
  误解是第二个重要因素。他说:“这件毛衣是不是新的?”他觉得她穿起新衣漂亮极了。她回答说:“你是不是又以为我花钱太多了。”
  反复争吵的第三个特点,是表面上的争端极少是真正令他们不满的原因。弗林和妻唐娜陷入了一个唠叨抱怨,一个置之不理的情况。36岁的教师唐娜说:“我经常向弗林唠叨抱怨,说他不收拾东西,又不帮我的忙。他出于自卫,置之不理。这样使我火上加油,对他更加唠唠叨叨。”
  弗林终于忍无可忍,就跟唐娜大吵一场。“我知道自己比不上唐娜那样有条不紊,”他说,“但我不喜欢人家总是提醒我。”
  最后唐娜终于承认,真正令她不满的,是弗林对她不够亲热,她把弗林一贯含蓄的作风,看作对她不够体贴,不够关心。“我以为多对他唠叨挑剔,会令他表现得热情一点;实际上,适得其反。”
  “她也有点道理,”弗林承认道,“我从不热情流露,不是对她如她所希冀的那么亲热。可是在人家向我挑眼的时候,实在很难亲热起来。”
  但在有些时候,争吵可能是关系不健全的真正危险信号。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夫妇很少是关系密切的,经常都觉得对方不爱自己,遭对方轻视。但要是他们终于面对现实,解决争端,便会觉得如释重负。
  这情形发生在鲍勃和妻凯伦身上。
  “我们主要是为了鲍勃周末打多少次网球而吵起来,”凯伦说。他要星期六、日两天早上都打网球。她觉得夫妇应该轮流去照顾两个小儿女。
  最后,凯伦对鲍勃说,她明白网球对他是多么重要,决定不再为这件事发牢骚。“我把鲍勃的优点一一记下来,再检查我们的婚姻。这样美满的婚姻破裂了太可惜。”几星期后,鲍勃自动提议两人在周末轮流照顾孩子,一个早上让凯伦外出,另一个早上让鲍勃打网球。这样安排大家都满意。
  凯伦现在批评我时,”鲍勃说,“我不再自动否认。我会说:‘让我想一想。’有时候她说得对,我便向她承认;有时候她错了,我也让她知道,我们不再重复那些讨厌的话,比从前好多了。”
  据心理学家说,争吵者往往犯三个错误:
  话太含糊。假如你要求对方用多点时间陪伴你或关心你,但只是暗示自己的需要,没有明确指出,往往令对方以为你不高兴。最好是提出坦白的要求,象:“我希望周末大家有多点时间在一起。”而不是说:“为什么你从来抽不出时间陪伴我?”
  提出的要求是消极的而非积极的。说的话听来象是扫兴,引不起对方的兴趣。不应该说:“你从来不问我一天干些什么。”而应该说:“你问我怎么消磨日子,我会非常高兴。”埋怨的时候,不妨用鼓励对方而不是指责对方的措辞。
  不留神听。所有沟通意见的技巧中,最基本的是聆听别人说话。聆听也最容易学,有助于培养互相信任和尊重。
  身心健全的争吵者知道吵过后,夫妇关系应该会改善,两人的自尊心也不应受伤害。要做到这一点,通常是大家提议如何解决问题,包括慷慨的妥协或别出心裁用新方法来和解。他们也知道改变需要时间。
  当然,许多夫妇只顾争吵,从不会达到寻求解决办法的阶段。他们争吵,然后气冲冲地停止,或者从争吵跳到解决的阶段,没有经过中间那重要的商讨阶段—─那是他们试图认清对方看法的机会。要是省略这阶段,他们彼此都会觉得被迫接受对方的要求,不久便重新争吵,因为并没有真正解决争端。
  有些双方不同意的事,当然不是商讨和妥协便可轻易解决的。一旦发现两人僵持不下,可以列出一连串对策,即使看来十分牵强,也不妨列出。按各人的感受评估每个办法的效果,直至找到两人都同意的办法。记着:不管你们是否要和解,经常交谈都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