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东方神韵红旗车
栏目点滴
作者高振林
出处今天
期数总第 163 期
红旗轿车,充满东方神韵的国际名车,中国唯一元首级用车。
可以说,在世界汽车史上,没有任何一种汽车得到过那么多国家领导人专注。然而,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它在政治风浪中起伏颠簸,荣辱与共。
“红旗”击败苏联“吉斯”
1964年,国庆节前3天。40辆崭新的红旗轿车聚集北京,敬候中央有关部门拍板:是苏联吉斯轿车还是国产红旗轿车担当国庆节迎送外宾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领导使用的都是苏联产的吉斯或者吉姆轿车,迎送来往外宾也都是由它们来担负。
红旗轿车能否取而代之担当起国宾专用车的使命?有关部门提出要“红旗”与“吉斯”进行路面比试,再做定夺。
那一天早6点钟,红旗轿车与吉斯车排列在北京机场等候出发命令。路线是机场到钓鱼台国宾馆:机场到建国门正常速度,天安门到钓鱼台时速5─10公里。参加试车的人紧张得心都悬着,有的司机手心里都是汗。
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40辆“红旗”全部顺利到达目的地,而一辆“吉斯”却在通过天安门时趴了窝。
看到这一测试结果,国务院有关人士决定:国庆节红旗轿车是唯一的国宾车。
彭真成为正式乘坐第一人
1965年9月12日,第一辆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问世,并于19日送到北京。
车子送到中南海,杨尚昆主任见到车就说:“比原来的红旗轿车好多了。”北京市市长彭真对车子里里外外看得十分仔细。他看到轿车的侧标时,沉思了一会,提出还是用象征毛泽东思想的红旗为好。这一建议就成为了红旗轿车的形象标志。
那时的北京,正部长坐吉姆,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的坐吉斯,唯有彭真市长坐大红旗,每当在大会堂开会,这辆车分外引人注目,一些老总都看得“眼红”,急于得到一辆。
这样,到了1966年5月,20辆三排座红旗轿车配备给了陈毅、贺龙等领导人使用,并相继在此车的基础上,一汽又推出小两排座、小三排座红旗,供中央部委和省军区级领导使用。
红旗轿车这时在北京是最令人瞩目的汽车,连老太太也知道红旗车子开动,在北京没红灯。北京人说:“这是中国第一车。”
毛主席坐上了772保险车
建国以后,国家对各级领导人使用什么车有严格规定,副部长、部长、副总理、副委员长以至到毛主席都自觉遵守规定。
当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乘坐的都是苏联吉斯防弹保险车。
有谁能相信,这位8亿大口的伟大领袖乘坐的保险车居然没有空调设备。毛主席身体较胖,夏天热,爱出汗,为了降温,只好在车子的前排与后座之间放上一个盆,里面装上冰块来调节车内温度,虽然主席对此没有任何不满或提出什么要求,可是,有关人员和一汽轿车生产厂却一直记着毛主席说过的话:什么时候能坐上自己产的轿车开会就好了。1969年第一辆红旗防弹保险车问世后,他们加紧改进,终于在1972年让毛主席坐上国产红旗保险车。
据有关人员回忆,当天他老人家坐的是第七号保险车,他第一次坐上车,满脸的喜悦,没说一句话。大概也正应了中国那句古话:此时无声胜有声。
主席脚下终于端走了那降温冰盆。
《人民日报》点名批评红旗轿车
1981年,《人民日报》载文点名批评红旗轿车燃油消耗太高,不适合中国使用要求。
紧接着,国务院节能指令第三号写道:“红旗牌高级轿车,目前油耗过高,自1981年起停止生产。”
油耗高吗?如与美、英、德、苏生产的豪华型三排座高级轿车奔驰、林肯等比较,“红旗”的油耗是最低的。
它自重2.7吨,8缸驱动,耗油又怎么能与普通4缸轿车相比较呢?更何况,红旗轿车为国家领导人服役不过200辆,全国不到1200辆,亏损严重,历年累计超过6000万元,更是由于当时经济体制所决定:红旗轿车从1958年到1981年共生产1540辆,成本最低时6万元,到1968年成本已达22万多元,而1961年全年只生产1台,拟送摩洛哥国王,其成本难以估算,而卖给国家只能一个价:4万元。
纵观世界各国,不管哪家汽车公司生产的高档车都与其中低档车系列化配套生产,否则必然是要价过高,或政策性亏损。
当中国汽车行业开拓者饶斌得知“红旗”要停产时,痛心地说:“‘红旗’生产不能停,一年生产5辆也行,一停就会完了。”
一个国内外知名的名牌汽车厂家,10年间只能靠修修补补红旗保险车维持生命,在寂寞中等待新生。邓小平乘“红旗”检阅车检阅陆海空三军
1984年,国庆35周年。
全国人民在电视画面上看到了这一历史性镜头: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秦基伟上将陪同下,站在红旗检阅车上,从天安门出发,穿过天安门广场,从东到西,检阅完全部受检部队后返回天安门城楼。此时,全世界的电视镜头几乎都摄入了这一场面,将这位改革者和那辆红旗检阅车当做历史进程的一部分永久地保存起来。
可是,谁又知道制造这部车克服了多大困难?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保险起见,已进口一辆日本检阅车待命顶替“红旗”。
结果,“红旗”不辱使命,进口车白花花的银钱真的白花了。
此时,红旗车停产已近4年,设备、模具有的已不齐全。但是,一汽的工人听说是小平同志将乘坐检阅车,仅1个多月就造出了这台红旗车,同时又加装地板升降系统,供检阅者调节身高,增强国家领导人的形象。
西德总理科尔访华点名坐“红旗”
红旗轿车已渐渐被国人淡忘了,可是,它在国际上的声威不减。
前不久,德国总理访华,点名要坐红旗轿车,接待部门急调两台772红旗保险车。一共使用3天,身高体胖的科尔乘坐后,极其满意,认为太舒服了。
无独有偶,来中国访问的日本众多县知事来中国只要看到有红旗轿车,绝不放过。就连汽车王国来的美国人也是一样,有几位到一汽谈判的美国人,在谈生意期间,点名只坐红旗轿车。另一位来自华盛顿的商人,千方百计买回国一台红旗轿车,平时放在车库,非重大节日或有意义的场合不坐。
“红旗”再生
92北京国际拍卖会上,最引人关注的是两辆红旗轿车。两辆车出价不低,最高价达18万美元,终因车底价为20万美元未能成交。
目前在东南亚一带生活的华侨,不少人已托人到中国来买红旗轿车,尤其一些收藏家更看好红旗车。一位台商出巨资买了两台,准备自己在大陆使用。市场上的这种供求关系必然会引起政策上的变化。1989年4月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复恢复红旗牌高级轿车的生产。虽然该厂生产已大伤元气,但当年还是生产出20辆轿车发往北京,满足国庆40周年用车。
到了1993年3月20日,红旗轿车再一次受到国人的瞩目。
如今,上门来订做红旗车的人已排成长队,汽车的价格虽然是涨了又涨,可依旧供不应求。
改革开放给红旗轿车的生产带来了腾飞的新契机,也为国人带来了新的企盼,新的祝愿:“红旗”永远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