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人总该互相帮助
栏目人物
作者丁刚
出处环球文萃
期数总第 163 期(1994.10.30)
在瑞典泰比市商业中心的停车场上,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身材消瘦的老人。他把顾客扔在四处的购货手推车收在一起,然后推回超级市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谁也不晓得老人推了多少年的车。有人知道他叫阿兰.吕恩达伦,便称他是“推车阿兰”。不久前的一天,阿兰的照片忽然登上了瑞典最大的两家报纸。一夜之间,“推车阿兰”成了百万富翁,他的故事不胫而走。
说起超级市场的手推车,那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购物工具。在瑞典,超级市场为方便顾客购货,都在入口处准备有手推车。为了能让人们用完车后再把车推回来,就在车上装上一把锁。插5个克朗进去,你就可以推走一辆车,还车时再把前面车上的插板往锁上一插,钱还会退出来。可超级市场的停车场往往很大,许多顾客把东西装进汽车后,又懒得为那5个克朗再把车推回去,便随意把车扔在旁边。于是,常有些小孩子放学之后跑到停车场上去收手推车,挣点零花钱。没有想到这活儿也能成正经职业,还能挣大钱。
11年前,阿兰老人开始收手推车也不过是因为失业闲居,闷得心慌,想找点事做。可没想到一年算下来,收入颇丰。老人这才认认真真地计划了一番。从此,这活儿便成了老人的“职业”。超级市场是天天营业,老人也是天天骑车去“上班”,从这家超级市场到那家超级市场,风雨无阻。11年前,收一辆推车只能得0.25克朗,后来增加到1克朗,现在长到了5克朗。钱多了,收车推车的人也多了,老人不得不新开了一项副业:捡旧瓶子。有人给阿兰算了一笔帐,11年来,他共用了4万多个小时做这两份工作,收集的手推车有80万辆。要是把他这几年骑车走过的路程连起来,相当于绕地球转了4圈。
不久前的一个下午,阿兰老人像往常一样,把一大堆5克朗的硬币存入银行。电脑显示出他帐号上的存款数额是100万克朗(约合110多万人民币)。老人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多年来深藏心底的计划终于可以实现了。他请银行为他开了一张支票。第二天,老人来到瑞典癌症研究基金会,把这张100万克朗的支票交给了基金会。基金会为了表示对老人的敬意,特意在泰比市中心一家超级市场的手推车存车处树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感谢阿兰·吕恩达伦先生为癌症基金会捐款100万克朗。”
无独有偶。“推车阿兰”的消息见报不久,在紧临泰比市的斯德哥尔摩市又出了个“瓶子皮特”。皮特·托马森今年73岁,他每年捡废旧瓶的收入约5万克朗。老人自豪地称自己是“捡旧瓶专业户”。
皮特原在一家印刷厂工作,10年前因病提前退休。医生不让他重新工作,可他像阿兰一样闲不住,总想找点活干。想来想去,他便选择了捡废旧瓶子。这活儿累,有时还常常让人家当成乞丐,可老人不在意。
皮特老人每天早上4:30“上班”,工作8~10小时,10年如一日。碰到冬天雪大,他就推迟半个多小时出门;饿了他就买个汉堡包;累了就在公园里的椅子上歇一歇。
近年来,瑞典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在许多居民区和商业区都设置了一些专门收集旧瓶子的大铁罐,人们常会把一些回收价格较高的啤酒瓶扔进铁罐。铁罐很深,口又小,老人就自制了一个特殊工具,从铁罐中把那些瓶子一个一个地提出来。
捡旧瓶的头一年,老人算了算,总收入为4万多克朗。该开始实施计划了。他到银行办了个手续,把钱转给了一个慈善组织,用于帮助非洲黑人儿童上学。这以后,皮特每年如此,捡旧瓶的钱1分不留,全部转给那个慈善组织。前两年,他又开始用捡瓶子的钱资助一位阿尔巴尼亚的山村孤儿上学。每当收到那个小女孩的来信,老人都十分高兴。当记者去采访他时,他就举着那个孤儿的照片让记者为他照相,还笑着说:“人总该互相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