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全骂、无骂和半骂
栏目生活之友
作者何华
出处团结报
期数总第 121 期(1991.6.1)
清代惯例,朝廷如谕旨申斥官员,京官由太监传宣,外官由督抚代宣。因此京官被申斥者,跪聆宣旨毕,太监往往破口辱骂,情状以至不堪。但事先贿赂太监可免骂,太监亦视贿金寡而决定骂还是不骂,大骂还是小骂。
清末邮传部初立,尚书张熙和侍郎唐绍仪不和,互递奏章攻击对方,朝廷不偏不倚,两人均着传旨申斥。张百熙倚仗自己老资格,没有行贿,结果跪听宣旨毕,太监即顿足大骂,骂完后说一声“混帐王八旦滚下去”。张叩首起立,已面无人色,回宅未几忧郁成疾,一命归天。而唐绍仪前一日就送了400两银子给太监,因此宣旨毕,太监只字不骂,只说“下去”二字。时人谓二人受申斥为“全骂”和“无骂”。
还有受半骂者。光绪33年10月,光绪帝和西太后前后一日相继病死,照例19天内不准各官递封奏。编修刘廷荣忽破例递折,朝廷怒传申斥。刘虽一穷翰林,但又不能忍受那种辱骂,于是想方设法凑了银子200两,托人向宣旨太监求情。临受申斥之日,太监稍减其骂,最后说句“混帐滚下去”,少了“王八旦”三字,时人呼之为“刘半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