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离别的记忆
栏目人生之旅
作者梦莉(泰国)
出处《了望》
期数总第 132 期(1992.2.24)
  时空有时会使人淡忘许多往事,却抹不掉铭刻在我心中的几桩清晰的记忆。
  尤其是有关母亲昔日的一些点点滴滴、片片断断的事迹和遭遇,至今还深深地紧扎在我的心中。有时回忆起来,仿佛像发生在昨天。
  母亲的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使我厌恶世间的庸俗、虚假和功利。
  母亲当年跟我父亲结婚之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她从几位追求者中,选中了一个比她小两岁的丈夫——我的父亲。
  她俩由相恋而结婚,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婚后感情甚笃,有心爱的儿女,有幸福的家庭,是很理想的一对。
  可惜,命运作弄人,抗日战争爆发了,中国遭遇到历史上最大的灾难,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很多热血澎湃的青年,爱国人士,为了拯救国家,毅然参加了抗日工作。
  父亲那时定居泰国,抗日战争的浪潮也把他卷进了时代的洪流中。他在泰国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后来,他遭到有关当局逮捕,关了一段时期后被判出境。就这样,我们随着父亲回到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还在艰苦进行中,父亲为了完成他的志愿,宁愿牺牲个人的幸福,抛开年轻的妻子、心爱的儿女及年迈的父母,毅然离开温暖的家。
  当时在我幼稚的脑海中,对父亲的远离印象还很模糊。
  记得有这么一天,吃饭的时候,父亲失去往日慈祥温暖的笑容。眼眶中连珠似的泪水一颗颗掉进碗里。母亲泪眼汪汪地紧握着父亲的手,一腔语言,尽在这不言中……可是幼小的我还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不知将有什么事情发生。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到父亲了!这是我心灵上最大的失落。父亲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飘走了,似一只孤雁被狂风骤雨卷入海中,然后又被波涛吞噬。
  从此,我幼小的心灵经常不安,每次见到别的孩子在他们父亲的身边,享受着那种细腻或粗犷的父爱时,我便更加惦念父亲。
  父亲曾经教我吹口琴,弹风琴。他和母亲一样,都是喜爱音乐的。当我还未进学校时,他们指导我唱歌、跳舞。入学之后,学校里每次游艺会中的节目,都有我的份。
  我思念父亲,记挂父亲,年纪越大,思亲之情便越强烈。当我学会写几句不很通顺的语句时,我给我的父亲写信。我生平的第一封信,便是写给我的父亲的。我兴冲冲地把这封信交给母亲,请她代为寄出。我寄出我的第一封信,寄出我的一个希望,我又等候着这个希望能很快的转回来……
  接着,我再寄出第二个、第三个……我寄出很多个希望。每一个“希望”的寄出,心里总有一些儿高兴,但是这个高兴,总是被毫无回音的死寂粉碎了!后来,我寄出的已不是希望,而是一封一封的痛苦。
  一天,我无意间打开了母亲的一只精美的木箱,这木箱本来是一直上锁的,不知何故,母亲那天竟忘了锁上。当我掀起箱盖的时候,我的心差点掉到箱子里。啊!我的那些“希望”、那些“痛苦”整齐地卧在箱底!我的眼泪随着这个惊异的可怕的发现而坠进箱子里了。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到我懂事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幼稚和无知。原来那一封封的信都是无法投递的,它们一直被母亲悄悄地收藏起来。
  如今回忆起来,才悟出母亲当时用心的良苦!她既要瞒住我们,另一方面还要隐藏自己的悲哀,默默地沉浸在深深的忧伤之中。
  我请她代为寄出的那些“痛苦的希望”,对她来说是苦上加苦。
  我真佩服母亲的意志,父亲离开的时候,她才二十几岁,便能体谅父亲的一片赤子之心,而让那种伤别之情一直啃蚀着她的青春。但我相信,她的泪是一直淌在心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