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你敢冒险求胜吗
栏目软件大世界
出处科学之友
期数总第 136 期(1992.8)
  1990年,在温布尔登举行的网球锦标赛女子组半决赛中,16岁的南斯拉夫女选手塞莱丝与美国女选手津娜·加里森对垒。随着比赛的进行,人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塞莱丝的最大对手并非加里森,而是她自己。——赛后,塞莱丝垂头丧气地说道:“这场比赛中双方的实力太接近了,因此,我总是稳扎稳打、只敢打安全球,而不敢轻易向对方进攻,甚至在津娜第二次发球时,我还是不敢扣球求胜。”
  而加里森却恰恰相反,她并不只打安全球。“我暗下决心,鼓励自己要敢于险中求胜,决不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津娜·加里森赛后谈道,“即使失了球,我至少也知道自己是尽了力的。”结果,加里森在比赛中先是领先,继而胜了第一局,后来又胜了一盘,最终赢得了全场比赛。
  当遇到严峻形势时,人们习惯的做法是小心谨慎,保全自己。而结果呢?不是考虑怎样发挥自己的潜力,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怎样才能缩小自己的损失上。正像塞莱丝的经历一样,这种人的结果大都会以失败而告终。
  任何领域的领袖人物,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顶尖人物,正是由于他们勇于面对风险之事。美国传奇式人物、拳击教练达马托曾经一语破的:“英雄和懦夫都会有恐惧,但英雄和懦夫对恐惧的反应却大相径庭。”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也不敢勇冒风险,而是常常躲避它,下面五点也许能帮助你发掘和增强一些人人皆有的这种勇敢精神。
  认真对待理想
  我们大家都遇见过一些所谓饱经风霜的老前辈,他们似乎“什么世面都见过”,因此总对我们讲一些不可做这不可做那的理由。你产生了一个好主意,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就像消防队员灭火般地向你泼冷水。这种人总能记起过去某时曾有某个人也产生过类似想法,结果惨遭失败,他们总是极力劝你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以免自寻烦恼。
  一家大印刷公司的经理曾回忆起他与自己公司一位会计员的一次谈话,这位会计员的理想是要成为他公司的审计长,或者创办她自己的公司。虽然她连中学都没毕业,而且又是个新移民,但她却毫不畏惧。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公司经理提醒她:“你的会计能力是不错,这一点我承认,但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受教育程度,把目标定得更加切合实际些。”经理的话使她大为光火,于是,她毅然辞职追寻自己的理想去了。
  后来怎样呢?她成立了一个会计服务社,专为那些小公司和新移民提供服务。现在,她设在北加州的会计服务社已发展到了五个办事处。
  其实,我们谁也不知道别人的能力限度到底有多少,尤其是在他们怀有激情和理想,并且能够在困难和障碍面前不屈不挠时,他们的能力限度就更难预料。
  “无论做任何事情,开始时,最为重要的是不要让那些总爱唱反调的人破坏了你的理想。”芭芭拉·格罗根指出,“这世界上爱唱反调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随时随地都可能会列举出千条理由,说你的理想不可能实现。你一定要坚定立场 ,相信自己的能力,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要行千里,先积跬步
  我担任滑雪教练时,带领一群新手到陡坡上教他们滑雪,站在滑道顶端的边缘,他们从顶端一眼望到底端,这样难免使他们感到坡陡路险,从而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帮助这些学员克服畏难情绪,我反复告诉他们不要把整个滑雪过程看成是从山顶到山下,而应将其分解开来,先想着怎样滑到第一个拐弯处,再想着滑到第二个拐弯处。
  这样做转移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纷纷把注意力放在目前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上,而不是目前做不到的事情上。他们转了几道弯之后,信心便增强了。无需更多的激励,他们便能顺利滑下去了。
  这个方法对你同样有帮助,刚开始做一件事时,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你所面临的全盘事务上。先了解一下第一步该怎样走,而且要确保这第一步你能顺利完成。这样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你就能走到你所期望到达的光辉目标。
  不要说“不要”
  有时,当面临某一新情况时,人们往往会回忆过去的失败,从而花太多的时间往坏处想。我记得曾跟一位年轻女律师谈过一次话。当时,我们谈论的是她不久就要出席的法庭审判。这是她当律师后的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因此,她感到特别的紧张不安。我问她希望给陪审团留下个什么印象,她回答说:“我不要被人看作无经验,太年轻,或是太幼稚,我不要他们怀疑到我这是第一次出庭为人辩护,我不要……”
  这位女律师掉进了“不要”的陷阱里。“不要”是一种消极的目标,“不要”会使你不想怎样却偏会怎样,因为你的大脑里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图像,并对其作出反应。
  斯坦福大学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大脑里的某一图像会像实际情况那样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举例来说,当一个高尔夫球手在告诫自己“不要把球打进水里”时,他的大脑里往往会浮现出“球掉进水里”的情景,所以,你不难猜出球会落到何处。
  所以,在遇到令你紧张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你所希望发生的事情上。我再次询问那位女律师,问她希望出现些什么情况这次她回答说:“我希望被人认为业务精通,充满自信。”
  我建议她试想一下“充满自信”的感觉,她认为,那意味着满怀信心地在法庭上走动,口中使用着充满说服力的语言,用眼睛同证人和陪审员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说话时声音清晰宏亮,使整个法庭上的人都能听清。她还想象了精彩结案辩词和己方胜诉的情景。经过这种积极的图像设想演练几星期之后,这位年轻的女律师最终赢了她的第一次出庭辩护。
  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
  大多数成功者都是那种具有独到见解的人,他们的思想不受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他们并不是刻意改良旧的传统做法,而是努力探寻新思路,开创新做法。
  60年代初,当吉恩·基利刚跻身于法国国家滑雪队的时候,他下决心要做全队里训练最刻苦的人,以争取拿第一。天刚蒙蒙亮,他就穿上滑雪鞋朝山坡上爬去,每天训练下来都使人精疲力尽。然而,其他队员训练的时间也同他一样长,也同样地刻苦,他本能地感到,单靠训练刻苦是不够的。
  于是,基利向滑雪技巧的某些基本理论提出挑战。每个星期,他都试练一些不同的技巧,看自己是否能找到某些更好的方法滑下山坡。
  经过反复的试验,他终于总结出一种新的滑雪方式,这种新方式几乎与当时传统的滑雪方式相反。它包括滑雪时把两腿分开(而不是合上)以保持身体平衡,而在转弯时,身体下蹲(而不是前倾),他还以非传统的方式使用滑雪杖,以推动自己。这种充满动力的新方法大大地缩短了基利滑雪的时间,提高了他的滑雪速度。1966年和1967年,基利基本上囊括了滑雪大赛的各项冠军。在1968年举行的冬奥会上,他荣获三枚金牌——他当年创下的记录至今尚未被人打破。
  基利从中学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秘诀,同时它也被许多有创见的人所共识,那就是:革新不需要天才,它只需要对传统的做事方式提出质疑。
  从自己的失误中吸取教训
  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有一件事总是难免的:当你从事某项新事务时,失误便会伴随而来。无论是作家,销售人员,还是运动员,只要他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就难免会出现失误。
  吉姆·伯克晋升为约翰森公司新产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开发研制一种儿童所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这种产品的试制却失败了,伯克心想这下可要被老板炒鱿鱼了。
  伯克被召去见公司的总裁,然而,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让我的公司赔了大钱的人吗?”罗伯特·伍德·约翰森问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贺。你能犯错误,说明你勇于冒险。而如果你缺乏这种精神,我们的公司就不会有发展了。”数年之后 ,伯克本人成了约翰森公司的总经理,他仍牢记着前总裁的这句话。
  勇于冒险求胜,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多更好。在勇冒风险的过程中,你就能使自己的平淡生活变成激动人心的探险经历,这种经历会不断地向你提出挑战,不断地奖赏你,也会不断地使你恢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