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你的心丢在哪里?
栏目杂谈随想
作者罗兰(中国)
出处中央日报
期数总第 146 期
我不知道别人的心是丢在什么地方了,是什么时候丢的。
我只知道,我的心是丢在敦化南路那几株大树下。随着老房子的拆除改建,和它们的残骸一同被推土机碾碎丢弃了。
二十多年前经济刚刚“起飞”,房地产的广告刚刚摆脱了中央日报原有的那些为真正要买房子或要卖房子的人们所提供的诚实的小方块,而开始由房地产商人花大钱,登彩色,占据可怕的巨幅版面,大张旗鼓宣称,他们盖房子是在“挖金”、是在“掘宝”,是要你“买了就嫌”。从那时起,人们就慢慢知道,原来盖房子不是为了要住房子,正如同,去理容院不是为了理容,去按摩院也并不一定是为了按摩。你觉得这世界上,许多你所以为理所当然的目的都并不是目的,而假如你还以为那表面上的目的就是目的的话你就跟不上时代了。
那时候,我就说过了——我不喜欢这样的世界。
当你不喜欢的时候,你的心就躲起来了,所以它后来的被碾压,不过是正式的宣告房地产变成商人炒做的筹码以来,人们就不太有余力来照顾自己的心了。中央日报的小广告就敌不过那大幅彩色的“挖金”广告了。
有“心”的人是不会只求自己发财而置别人的生活于不顾的。
所以,“心”有时候会和钱财对立,对工商业社会的人来说,那当然是钱财比较重要的,“心”战败的机率就多了。
一心想发财,钱从哪里来呢?
现代世界的答案很简单——你总要“炒做”一些什么。“妙做”的意思是“买了卖,卖了买”,每次买卖都要各赚一手,把平常的东西使它“贵”起来,炒做的人可以获利,平常要用东西的人,手边原有的那点钱就望尘莫及了,只得也“下海”去搞钱。
想凭薪水与储蓄去买房子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变成了“不可能”的。无壳蜗牛门最清楚,妙房地产的人们可以在一年之间把房价炒上去四倍到五倍。当然,地价更是翻升得快。令人无奈的是,调高地价的不仅是房地产商人,政府也亦步亦趋地跟着调高公告地价。仿佛这商人打头阵所哄抬高了的地价也正好为政府所乐见,可以跟着追涨而使政府增加税收。于是,现在人住了三十年的房子,地价税也不止三级跳。政府的美意是要限制那些炒地皮的商人,要他们多缴税,却不想他们一本万利,才不在乎这一点点税,反而是一些住在自己房子里的老百姓,没炒地皮,也要加税,而打破了他们安居乐业的预算。所以我担心,一定有很多收入少但幸亏还有一个祖产房子可住的人,却会因要按期缴纳那日益调高的地价税而住不起自己的房子。当住不起的时候,他只得忍痛把房子卖掉,那就刚好可以满足那些想要炒房地产的人们,使他们又多一些“挖金、掘宝”的财源。而那些有祖产的人们倒也被追赶上了潮流,卖了祖产,随着炒房地产的人们一起当了“暴发户”。他们固然是因为失去了恒产而失去了恒心。没房子的人们也更是越来越买不起房子了。
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在开始的时候,只不过是想要改善生活;逐渐地,就变成和别人比较——为什么别人那么发财,而我只有老老实实地受剥夺呢?于是,奋起直追,有点本钱,会炒房地产的就加入“炒”的阵营,会做生意的也放弃死薪水的工作,改行或来个副业去做生意,没店面就摆地摊也好,要赚得快,管它市容不市容
!靠山吃山,告水吃水的念头也受到了鼓励——否则你拿那两万多的薪水怎么能比得上别人穿得那么好,吃得那么讲究呢?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你既然活在这个世界,你就得和有钱人同步。别人都过得那么有水准,你怎可落后?
全国皆商,是这样造成的。一切都是“生意”,无论你从事那一行,没有点生意头脑的还真是会落后。慢慢地,就都学会了妙做——做股票的人炒股票,玩邮票的人炒邮票,玩古董的人炒古董,近来也有了“炒石头”的、硬把石头订下许多名目,说它可以珍藏和转售。
老实人能学会追钱,是万不得已的,他们开始时都很痛苦。
而当他们真学会了,放弃本行去做了生意,不仅是本行少了一个忠实的生产者,更可怕的是学又学不会经商,勉强入行,不幸失败而后退无门。
中国毕业生考不取高中,在补习班结交了损友,自此走入赚钱以求一时之快的歧途,这些人,大多数在中国就已被列入“放牛班”。其实,工商业社会,哪里有地方充许他们“放牛”?真想放牛也难。
人们活得这么玄虚,忽然要大家去把心找回来,难不难呢?
找东西有个原则——在哪里丢的,到哪里去找。
那么,“心”是在哪里丢的呢?
在大家把土地和一切物事都变成了炒做发财的工具的那个转折点上吧?整个地球都已经被贪婪的人类挖得千疮百孔了呢
!我实在不知道,被我们自己践踏着的心,是否还找得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