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书趣
栏目点滴
作者李南衡(中国)
出处《星洲日报》
期数总第 158 期(1994)
书,何其多,在有限的岁月里该读哪些书?爱默生说:“出版未满一年的书,不去读它。自己不喜欢的书,不去看它。或许莎士比亚的话也可以用上:没趣的事有何益处呢?所以嘛,就选您最喜欢的书来阅读吧!”
●日本新剧先驱者小山内薰(1881~1928)先生,亲友帮他整理藏书时,发现好多书本里都夹有钞票,那是小山内薰先生为逃避夫人耳目而藏匿的私房钱,可能是藏后日久遗忘的。为此,他的亲友只好一本书一本书一页一页翻阅,以免疏漏。等所有藏书都仔细检查搜出许多钞票之后,才将小山内薰先生的藏书卖给旧书店。古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真的没有骗我们。
●巩固作家沃尔特·斯各特(1771~1832),有一天在他家工作的老仆人对他说:“先生,您实在了不起,任何时候只要翻开您的书,我就立刻进入梦乡。所以,我床边随时都放着一本先生您的大作啊!”
书除了可以当催眠药之外,在睡眠上的另一贡献是,许多客人来访打地铺睡觉时,书可以当枕头。怪不得近年来大部头书好卖,因为只要一两本书就够高了,比一大堆小本书更能“高枕无忧”。
●自从有人提倡以书橱代替酒柜后,许多希望有气质的富人纷纷在客厅摆放了书橱。这不但促销了大部头书,而且也使书的功能增多一项:充当门面。
●现代印刷术越来越精致,特别是书的封面,设计印刷得美丽又大方,漂亮到不像书了。一位小姐每天出门必携带一本书,而且要精挑细选。许多朋友都羡慕她藏书不少,好学不倦。她说:“才不呢!我带着书是给人看的。我每天拿着不同的书在手里,为的是调配衣服的颜色。”
原来书可以当作衣饰的配件。
●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在谢师宴上一位教授的临别赠言很短:“各位同学毕业后一定很忙,不可能天天看书,我期望各位至少一年看了一本好书。”
话一说完立刻引起哄堂大笑!大家认为这位教授太爱说笑,天天看书或许办不到,但是一个月看个一两本好书绝对不成问题,一年下来岂不是就有一二十本了吗?
时间过得真快,30年过去了。这一届校友聚餐,邀请了当年的恩师团聚。席间一位老教授站起来致词:“记得30年前各位毕业前夕,我期望各位每年能看一本好书,当时引起各位大笑。今天我要问一下,毕业后每年看了一本好书,也就是毕业后看过30本好书的人请举手。
没有人举手,一个也没有。
●美国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警告我们:“千万别借书给您的朋友,因为我书架上的书都是借来的。”相信您早就听过这句金言。
我有一个朋友大概听过马克·吐温的名言,他在书架上贴了一张字条:“书和老婆恕不借人。”不久,他玩起音响了,简直像个唱片图书馆,在唱片柜上又贴了一张字条:“书、老婆、唱片恕不借人。”
●西方人不借书给人,因为古代书极昂贵。
欧洲刚开始有大学之际,一本书价值连城,一本《圣经》可以换取一栋房了加上周围的田园土地。当时的书,是在经过处理后的薄羊皮上,一个字一个字书写上去的,书页都用金银宝石镶饰。学生只可能在图书馆看到书。
为了防止“雅贼”(我一直不懂偷书的人何雅之有?)偷书,图书馆设有阅书台,书放在台上,人必须站立阅读,而且书是上了锁的。每一面书约等于1/4张羊皮。
最早将书加上锁链的是英国牛津大学,时在公元1302年。翌年巴黎的苏尔本大学仿效之,几年后全欧的大学或一般图书馆都群起而效法之。由此也可看出当年不雅之偷书贼是多么猖狂。据说当时一家图书馆能有1000册藏书的,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582年,西班牙国王菲力浦二世完成了皇家图书室的规划,首先将书一本一本放在书架上。
1602年,米兰的波罗米尼枢机主教设立了安布罗及西纳图书馆,首先开放给神职人员借阅。书没上锁链!这还得了?立刻引起全欧知识界的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