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名人轶事
栏目人物
出处《党史天地》
期数总第 158 期
廖沫沙的“顶好歌”
“文化大革命”中被流放的廖沫沙,依然关心着国家大事。在“四害”横行,国家“史无前例”遭殃的年代,报刊上刊登的却是各种歌功颂德的赞歌。写文章的有各类吹鼓手,有冒牌的“工农兵”,当然也有一些怀着朴素感情上当受骗的人。明明是一场亘古未有的大浩劫、大灾难,报纸上却天天喊“好”、“好”、“好”、“就是好”。对这种粉饰现实的现象,廖沫沙十分气愤。他把报纸上各种“好”的译音收集在一起,共有17种之多,然后把它们密密麻麻地誊写在一张香烟包装纸背面,冠以《顶好歌》。这17种译音基本保持原样,只有一个作了改动,就是英语的“very good”。下面就是这首“顶好歌”:
拿哈依提雅克西(维吾尔)
依赫赛那(蒙古)亚古都(藏)
恩特拉那(鄂伦春)
古牙古牙(藏)瓦吉瓦(彝)
费力鼓捣(英)火来热(俄)
苏米里(阿乐巴尼亚)布拉夫(意大利)
果依斯(阿尔及利亚)
德拉拉姆洛基(尼泊尔)
布拉布拉(罗马尼亚)胡派(伊朗)
沙瓦沙瓦(坦桑尼亚)
阿戛意(国名漏抄)、
拉贝斯(突尼斯)
17种语言的大合唱,多么雄伟,多么壮观!但这是发自内心的衷曲吗?只要看:“very good”的译音就可心领神会,这一切不过是“费力鼓捣”出来的假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