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名人轶事
栏目生活之友
期数总第 108 期
  以命偿命
  英国作家理查德·萨维奇贫困潦倒,他曾将自己的一生写成一本书,但出版后销路很差。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幸亏医生医术高明,方使他转危为安。但他欠下的医药费虽经医生一再催讨,但仍无力偿还,最后医生只能找上门来。“你要明白,”医生说,“萨维奇先生,你是欠了我一条人命的,我指望有所报答。”
  “这个我明白,”萨维奇说,“为了报答你,我将用我的全部生命来偿还!”
  说罢,他递给医生两卷《理查德·萨维奇的一生》。
  萨克莱的“药丸”
  与查尔斯·狄更斯齐名的英国小说家萨克莱,一生助人为乐,且做好事不喜留名。当他得知某个朋友有困难时,便时常用假名、别名甚至不具名汇款,加以接济。
  寄钱时,他爱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子里,附上一封没有写信人姓名、地址的信;还在盒上写明“服法”:“每次一粒,急用时服用。”
  马克·吐温买书
  一天,马克·吐温走进一爿书店,他从书架上取出一本他自己写的书。他问书店小职员这本书什么价,小职员回答后,马克·吐温说:“鉴于我出版了这本书,我理应得到50%的折扣的权利。”小职员同意了。“同时,我又是这本书的作者,”马克·吐温又说,“我应该得到优惠50%的折扣。”小职员点头屈从。
  “还有,我作为这家书店店主的私人朋友,”马克·吐温继续说,“我相信你一定同意给我平时通常能有的25%的便宜。”小职员点点头又同意了。
  “那好吧,”马克·吐温一本正经地说:“根据这些条件,我认为我理所当然可以拿走这本书,那么,税是多少?”职员拿起笔,很快算了起来,职员算罢,结结巴巴地说:“我大概算了算,先生,我们应该给您这本书。除此之外,还欠37.5%。”
  条件
  13岁的米开朗基罗第一次来到绘画大师吉兰达约的画室,请大师收他当学生。吉兰达约在对他进行了一番考试之后,点点头,说道:
  “我收你做学徒吧,但你必须在第一年付给我6枚弗罗林。”
  “我什么也付不起。”
  吉兰达约尖锐地说:“你家的人并不穷呀。既然你父亲想要你当学徒……”
  “我一提起画画的事,父亲就打我。”
  “如果你告诉他我已经收下你,他不会打你吧?”
  “能使我不挨打只有一条:您第一年付给我6枚弗罗林,第二年付8枚,第三年付10枚。”
  “世上哪有这等事,我可闻所未闻!”
  “要不我就不来为您做事。”
  米开朗基罗成功了。
  注:弗罗林是佛罗伦萨中世纪的金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