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永远的朋友
栏目青年一代
出处《永远的朋友》
期数总第 107 期
八岁的时候,“朋友”是一句口头禅——
童年的国度里,老师永远是固定着一种表情,而“朋友”是一个极富创造性的势力范围,可以给予自己大得想象不到的力量,与一切埋伏在心中想背叛的人对峙。或成功,或失败,都是当时最完美的演出。
那时候,朋友的关系发生在罚站的走廊上,成绩公布栏的排行栏里,福利社的垃圾桶边,虽然还不了解交往的意义在哪里,但反正只要是能逃避恐惧的地方,能获得快乐的角落,在那里聚集的人,就叫“朋友”。
于是,在生活的过程中,“朋友”就变成一句口头禅,挂在每个生动的童年里,也许不曾有过代表性的意义,却丰富了成长的花样。
十八岁的时候,“朋友”是一种传染病——
年轻的执著与疯狂在这个时候迅速地传染开来,到每个标榜叛逆的细胞里。而“朋友”是唯一感染的管道,也是唯一能赢得成就感的方式。偷偷摸摸学抽烟,把隔壁学校的男生藏进日记里,然后在属于自己的集团内,骄傲地被推崇、羡慕着,把自己的秘密大方地贡献出来,成为大家的秘密。唯一能让自己这么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是“朋友”。
有了朋友当凭借,更是伟大得把彼此的丰功伟业传播到大马路上,速食店里,向世界宣布所有关于青春期的消息,以及被传染到的青春并发症。
二十八岁的时候,“朋友”是另一个窝——
在工作与情人的压力下,回到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随便哪个频率,只是想让房子里多一点人的声音,开始有些希望能有个人听你说话,也渴望有个人说话给你听。然后,你会吃力地记起某个人的电话号码,只要能拨通一个电话,对谈几分钟,就能愉快一整夜,仿佛有千百个人都在等候自己一般。才发现自己还拥有另一个可以蔽风雨,释放心事的窝,不在地价狂涨的东区,也不在豪华的别墅区内,它存在于以朋友关系连接的两个人的心里,建筑在彼此坦白的基础上,一幢华丽的感觉之屋。
三十八岁的时候,“朋友”是记录成长的图腾——
这时候,朋友会等你说够了再说,等你牢骚发够了才走,朋友是一个愿意等你,用比情人还要单纯的耐性的人。点根烟,用被迷朦的眼睛,和你一起往回看前尘,说一说往事,聊一聊感情的陈迹,互相校对彼此的心路历程,也许不精彩,却能从对方的情感起伏里,看见自己成熟的痕迹,化做一个图腾,记载着曾有而失落的年少轻狂,随时提醒彼此,将来的路该走哪一条。
如果说爱情这东西不会长久,那么适合永远的,也只有朋友了——
风花雪月的诱惑中能支持短暂的满足,蓦然回首之际,系在你我之间的吸引力,有陪你成长,伴你等待黎明的朋友。在每个环境里都会有不同取向的朋友关系,有时会闹意见,有时会一个月碰不到面,但只要真心的对待,就能维持精神上的来往,支持你,在情绪低落的时候。
在这个批评道德堕落的时代,是不是真的已经没有办法获得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呢?朋友是一种财富,别吝啬给予,否则,“永远”这两个字,对于你而言,终将只是个形容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