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赛博世界:悄然改变人类生活
栏目科海揽胜
作者一帆(中国)
出处文化与生活
期数总第 178 期(1996.2)
  在水陆空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却一反常态,不是像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公民一样纷纷走出户外,而是一头扎进斗室,扎进家用电脑的显示屏里,扎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崭新所在——赛博世界。那么,什么叫作赛博世界呢?没有人为你回答这个问题,即使翻遍世界上最新出版的所有辞典,你也不会有任何发现。
  然而,这个世界是存在着的。无论任何人,只要你打开电脑,切入信息高速公路,就会到达赛博世界。
  最先运用这个词的是作家威廉·吉卜生。他在1984年发表的超时代恐怖小说《新浪漫者》里首次描绘了一个全新的所在,在那里栖身的不是人物、动物和植物,也不是高山、大河和荒原,而是数以亿计的各种数据、词汇、图画和关系等,它们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奔驰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全天候地等待着任何一个切入者的调用。威廉称这个所在为Cyberspace,我们姑且译为赛博世界。后来,Cyber space便为越来越多的电脑爱好者所接受。
  在美国,无论任何人,只要你购买一台电脑,每月交纳一笔只有9.95美元的“通行费”,你就可以切入信息高速公路,和全美最大的电子网络实现联网,并享受每月5到10小时的免费通行之优惠。超过这个时间,你每小时还须另付2.95美元。全美的网络每天可为你提供多达150万条信息,而且该数字还在随着电脑网络的不断扩大而日益看涨。
  随着21世纪的渐次逼近,到赛博世界里潇洒一游已成了大多数美国人伸手可触的现实,而沉湎其中乐不思蜀的男女人士更是与日俱增。到1994年底,全美实现联网的用户已达800余万,且这个数字每天都被刷新。
  读到这里,你不禁要问,赛博世界里究竟有什么神奇之处而使千百万人留连忘返呢?
  赛博世界里可谓无奇不有、无所不能。它那硕大无比的网络贮存着数以亿计的各种信息,信息之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宛如阳光下的大千世界。在这里,一万多条公告栏(Bulletin Boards)为网络提供了各式各样难以想象的兴趣,几乎你所有的爱好都可以得到满足,所有的困惑都可以得到解脱。
  你要做生意吗?好的,网络每年可为你免费提供近亿万条商用信息,所涉及的行业和信息量可以超过任何商人的想象能力。
  你喜欢体育吗?好的,网络里为你准备了全世界已经举行的、正在进行的和就要举行的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为你提供了过去现在任何一位世界级体育明星的详尽资料,为你备下了你所喜欢的业余兴趣和花边新闻。
  你爱好音乐吗?好的,你可以调阅各种音乐方面的知识档案,你可以了解任何一位音乐家的生平、作品,你可以知道音乐的发生和发展,你可以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和不朽的音乐并学会怎样去欣赏它。
  你要搞政治吗?更不在话下。你可以直接给总统写信,你可以了解全美各州的政治信息、政策条文,你可以调阅你所关心的政治家或政敌的所有资料,你可以和任何你所路遇的切入信息高速公路的行人进行政策方面的争吵和辩论。
  也许,这都不是你所感兴趣的,因为你正处于情感上的低谷,或你正烦恼于人世间的嘈杂,只想找个人说一说心里话,同时你又不想去知道是谁在和你说话,此时,赛博世界更是你唯一的去处。
  像人类社会一样,赛博世界由大小不一的各类“社区”(Community)组成,每一个社区又分为若干个栏目,你只要切入你所希望的社区栏目,便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在那里等着和你交谈。
  也许你最爱驻足的地方是一个叫做“三十而立”(Thirty something)的栏目。在那里你也许会看到一位密执安商人和一位肯塔基教师正为一场赛马吵得不可开交,你想插上一句,但又实在拿不准帮谁。更有许多人嘈嘈杂杂地在另一边说长论短,甚至挑情弄骚。过不了一周,你就会发现这些爱在这个栏目里聊天的侃家们大都在每一天的某一固定时间里相遇,并总是互相问候,好像平素里街坊邻居下班后总要在茶馆或某一个公共场所聚在一起侃天说地一番一样。他们中大多数人从未见过面,当人们渐次相知相识后,他们便会互通信息,彼此照应。
  “我把‘三十而立’中的所有朋友视为一家人,”一位每天晚上都在此露面的芝加哥女士说,“我单身一人,每当形单影只时就会到这里寻觅知友,当我找到我所了解且也在某种程度上熟识我的朋友时,那种欣喜之情难以言表的。有几个人我几乎每天都要遇到,而每次遇到我都感到亲切温暖,虽然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男是女,是漂亮是丑。”
  赛博世界的另一隅是“老年人之角”(The Seniors)。无论你有什么心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人倾诉衷肠。如果你刚刚离开或失去亲人,难以独自承受来自外部世界的巨大压力,你尽可敲击“哀伤与支持”专栏,有许多人在那里等着为你分担痛苦并给予同情与建议,想方设法地为你灌注精神活力。
  分忧解愁似乎并不是老年人之角得以存在的全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甚至有许多中年人,开始每天在这里交流信息,开展学术讨论,争论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重大社会问题,好像这里是个沙龙一样。
  这个沙龙是巨大而无形的,提供给你的帮助也远不止这些。一旦遇有紧急情况它甚至还能挽救你的生命。 常光顾这里的人每天早上均可听到来自波士顿68岁的女士艾伦·韦伯的问候,64岁的肯塔基人哈里曼先生形容她的问候就像“坐到一起喝咖啡一样舒适”。然而,一天早晨他突然发现艾伦键入了“我需要谈话”(I need to talk),于是便和其他人一样停下来看她要说什么。好一会儿,屏幕上极吃力地出现了一行大写的“I’M IN TROUBLE”(我遇到麻烦了)。在赛博世界里,当你用大写字母时,就像尖声发出呼救一样。所有看到这句话的人都开始紧张起来,大家互相询问谁拥有艾伦的地址,并最终从哈里曼处查了出来。有人便紧急呼叫911,警察在20分钟内赶到她家时,发现艾伦误服了太多的药物而进入危险状态,若不及时救治,生命将会不保。
  这些仅仅是赛博世界数千个社区里两个小小的角落。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几乎你在外部世界所要做的任何事情可以在赛博世界里得到实现。在你和外部世界的交流过程中,赛博世界最能显现其特色的有三种方式:一、当你知道对方的电脑地址时,直送私人信件,此时,写信就和打电话一样容易;二、在公告栏里输入信息,使进入赛博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并作出反应;三、在“闲暇”时聊天,此时,你和进入该系统的侃友们便处在同一个赛博空间(room)里,好像平素和朋友同处一室谈天说地一样,你把你要表达的信息键入,而后在屏幕上等候任何一位侃友的对语。
  电子邮件方便而快捷,有时你甚至可能在一小时内就收到回信。公告栏更使你省去了复制信件的麻烦,使你同时可写成百上千封信件并同时发送。吉姆·莫里森向赛博世界里的750个学院写信查询一个资料,不出一天便收到了十几封回信,一周后竟收到了近百封。在白宫,电子信箱每周收到的信件竟平均多达七千封,白宫的复信也非常及时。
  最最有趣的莫过于在赛博世界里进行沙龙式交流。你静静地坐着,富有思想地和一群“哑巴”自由交心,没有衣着打扮,没有头发相貌,没有年纪性别,没有体态语言,没有大吵小叫,没有悄声耳语。你永远也无法查清与你谈话人的真实身份,因而也就无法以貌取人,以穷富论人,也完全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必去道貌岸然。你会发现你所听到的是真正的心声,你所要发泄的是真实的自己。
  情感照样可以传递,爱恨喜怒哀乐都有办法表述,例如当你键入{{{}}}时,对方就知道表示的是拥抱。曼彻斯特工学院的达尔·格拉迪教授就是在赛博世界里和他现在的妻子建立感情的。他们都离过婚,并各有一个孩子,由于相距遥远相聚困难,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电脑,长期进行电子网络对话。“我们在赛博里互敬互爱,相互交流,共同寻求建立家庭的可行性。”教授说。他们在婚后5年里依然保持着电脑对话的习惯,因为他们发现在赛博世界里更能坦露自己。
  当然,赛博世界并不是完美无瑕的。近年来,利用电脑犯罪的案犯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明,更有许多提供虚假情报者,有时甚至有成千上万人在同一块公告栏里同时输入不值一文的信息,造成信息堵塞,好像高速公路上出现瓶颈事件一样。然而这些副作用随着赛博世界的日渐完善和博大而日渐相形见绌。
  21世纪的世界是赛博的世界,这已经不是预言,而是就要到来的现实。那时,美国人,乃至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变更呢?人们是不难预料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