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语文闲谈”3则
栏目杂谈随想
作者周有光(中国)
出处语文闲谈
期数总第 179 期
遗孀和寡妇
林汉达先生(1900—1972)提倡语文大众化,主张用听得懂的白话,代替听不懂的文言。
他研究语词的选择,非常认真。例如:“未亡人”、“遗孀”、“寡妇”。用哪一种说法好?《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遗孀”这个语词了,为什么报纸还常常用它?
从前有一部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卖座很好。他问:如果译成“风流遗孀”,观众会不会大量减少?
有一次,他问一位扫盲学员:什么叫做“遗孀”?
答覆是:“一种雪花膏——白玉霜、蝶霜、遗孀”!
而已矣和老母鸡
从前,一户人家请了一位老师教孩子读书。老师刚来,孩子的爸爸就有事要远行。临行匆匆写一个条子交给孩子的妈妈:“招待老师,青菜豆腐而已矣。”妈妈看不懂“而已矣”三个字,只好问老师。老师说:“而已矣”就是“老母鸡”。于是,天天请老师吃鸡。
爸爸回来,看到老师吃鸡,问妈妈:“谁叫你请他吃鸡?”妈妈说:“你!”
文言和白话,是两种语言,属于两个时代,两个文化层次。闹笑话是难免的。
鸟类的“外语”
鸟儿只懂本国的“鸟语”,不懂外国的“鸟语”。
美国科学家实验:用录音带录下美国乌鸦的惊叫声,拿到本国别的地方播放,乌鸦听了都惊慌飞散。可是拿到法国去播放,法国乌鸦听不懂美国乌鸦的“鸟语”,侧耳倾听,毫不惊慌。录下美国海鸥的惊叫声,在美国别的地方播放,都引起海鸥的惊慌。可是拿到法国去播放,法国海鸥一点也没有反应。
可见鸟儿的语言也有“本国语”和“外国语”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