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 200 期精华文章
《读者》杂志 1981 - 1998 年全部文字内容(共200期),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德国市长掏烟囱
栏目在国外
作者朱志高
出处文化与生活
期数总第 185 期(1996.9)
  去年,我随同一个文化代表团去了位于德国西部、距德国著名的“香水之城”科隆约50公里的杜塞尔多市。短暂的几天交流,我发现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值得一提。
  杜塞尔多市人口约五十余万,大多数市民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住宅,一般都是二三层的楼房,大小、高低区别不大。在冬天,为了便于随时取暖,居民除了用电器设备外,家家有一个储油罐,而且还有欧洲所特有的各式各样的壁炉,可谓三位一体的“德国式”取暖风格。每户宅院里,院前屋后最醒目的要数长短、粗细都差不多的木柴,堆放得整整齐齐。
  这样,居民家里就有了必不可少的烟囱,也就有了亚洲城市里几乎没有的一个特殊行业——掏烟囱工。
  在德国,政府规定,居民住宅的烟囱每年必须清理两次以上。清理烟囱是件又脏又累的活,这样一来,从事掏烟囱的工人当然必不可少,工作的酬劳也自然很高,这一行业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尊重和欢迎。
  据德国友人介绍,杜塞尔多市现任的市长、德国社会民主党党员,以前也是一位掏烟囱的工人。
  “市长现在还是要去掏烟囱。”
  “市长也去掏烟囱?”我吃惊地问。
  “是的,在杜塞尔多,市长除了每周四下午按规定接待来访的市民外,其余时间均去市区各地为市民服务。”
  我仍很惊奇地问:“市长每天都去?难道他不处理日常的政务?”难道市政府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我心里纳闷。
  后来才了解到,市长先生有他自己的助手和秘书,市政府的议会与公务员分担了整个日常事务。当然,市长也参与各种政治活动,并参加各类有关方案的决策,而且,每天晚上要参加两个小时左右的市政府例会,来解决各类具体问题。有意思的是,他们作为政府长官每次参加晚上的会议,均可获得政府发给的补贴,每小时约30马克。而且按规定他们必须将这笔补贴金的三分之一拿出来用于缴纳党费。
  在杜塞尔多市,市长的职务补贴很少——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所以,市长为了生活,就不得不去重操旧业——掏烟囱。
  在德国其他城市也同样有像杜塞尔多市一样的市长,他们有的做业余教师,有的去做业余修理工或别的工作。市长的工作如此,他与市民的关系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