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缅怀巴比伦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郑培凯
期数
2003年08期
当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洗劫,当古代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的珍贵文物流入国际古董市场,当跨国大企业所属的文物买卖部门与大博物馆联手敦促政府修改文物流通法条,当美国军方表示伊拉克文物遭到破坏确是(那口气却流露出“只是”之意)“遗憾一桩”的时候,我刚好读到这本“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学术丛书之一”的《西亚考古史》。书中所记的古代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所赖以滋生的土地,正是我们从小就读到的两河流域一带,在史书上称作“肥腴月湾”的土地,也就是目前遭到高科技武器毁坏的土地。
《西亚考古史》研究的重点是西方考古学者如何“发现”了近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如何从废墟中发掘出灿烂光辉的历史往昔。本书以一九三九年为结,是因为二次大战在欧洲爆发,以欧美为主导的考古发掘在西亚为之停顿。等到二次大战之后,西亚地区兴起的民族国家意识,不再允许欧美列强以掠夺或猎奇的心态,继续“发现”并“拥有”此地区的古文明遗产。从西方学术霸权的角度来看,二次大战爆发也成了“西亚考古黄金时代”的终结。孕育了古文明的这片西亚土地,此后就成了伊拉克、伊朗、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相互厮杀争夺的土地,眼前的硝烟弥漫早已蒙蔽了古文明的痕迹,而断壁残垣的废墟往往只是昨天或去年的战斗业绩,覆盖的面积则远远超过几千年累积的遗存。
本书共分八章,前三章是绪论,叙述西亚考古正式展开之前的环境地貌、欧洲古典著作及《圣经》中的记载,以及文艺复兴前后到十九世纪初欧洲学者对西亚古文明的考察。后五章则扼要叙述了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学者如何解读楔形文字、大规模考古发掘的进行,以及科学考古学的建构。全书叙述条理分明,行文流畅,让人读后对西亚考古的历史得到清晰的印象,可说是纵观西亚考古历程的最佳入门参考书。
书中述及的重大考古发现很多,这些发掘所得的文物遗存与遗址,拼凑聚合起来,就逐渐呈现出西亚这片土地上的古文明是如何兴起与衰落的。特别值得一提的讨论是:格罗特芬(G.F.Grotefend,一七七五——一八五三)及此后学者对楔形文字的解读;史密斯(G.Smith)在一八七二年整理楔形文字泥板发现一块残片讲的是“洪水故事”,引发了尼尼微遗址的大规模考古发掘;德国在一八九八年成立东方学会,对古巴比伦地区遗址的系统发掘;大英博物馆对乌尔王陵的发掘;法国考古队在马里所发现的“马里王室档案”;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对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新都的发掘及在伊朗发掘的古波斯遗址波斯波利斯。以下只介绍一下关于楔形文字解读的前两项讨论。
楔形文字的解读,最初靠的是波斯波利斯发现的一些铭文及格罗特芬非凡的想像力,成功解读了古波斯语铭文。其后则是今日伊朗境内贝希斯敦(Bahistun或Bisutun)悬崖上的大流士铭文,因有三种对照的古楔形文字,而使学者得以解读古波斯语、埃兰语、阿卡德语铭文。一旦掌握了解开秘密的钥匙,又有数以万计的楔形文字泥板不断出现,西亚古代文明的历史也就逐渐呈现在我们眼前。为了把楔形文字所呈现的古文明公诸于世,大英博物馆出版了大型文集《西亚楔形文字铭文集》,自一八五七年计划启动到一八八四年,共出了五卷。史密斯在整理和临摹楔形文字泥板时,发现了一块泥板残片,其中讲到“洪水故事”,与《圣经旧约》中叙述的大洪水故事十分类似。这就意味着《圣经旧约》的洪水故事,并非希伯来人原创,而是袭自亚述人的传统,也就显示了希伯来文化有其源自亚述之处。这一发现引发了学术界的强烈反应,并促使了大英博物馆立即恢复发掘尼尼微的决议,目的之一就是寻觅“洪水泥板”的残缺部分。史密斯亲身到尼尼微去进行发掘,而且鬼使神差的,真让他发现了“洪水泥板”的残缺部分。
《西亚考古史》是一部谨严的学术著作,除了征引许多国外的研究报告与综述,书后还附有《西亚考古学大事年表》,按年代详列考古发掘的具体成绩。此外,还有《年代表》、《参考文献及其缩写》及《名词对译表》,极便于学者参考翻阅。这本书同时也是十分有趣的考古探险概述,读来引人入胜,了解到有这么许多学者及考古人员,花费了如许的心血,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才一点一滴,集腋成裘,逐渐弄清了西亚古文明的发展面貌。
然而,这片土地又再度笼罩在硝烟中,面目全非了。
(《西亚考古史(一八四二——一九三九)》,拱玉书著,文物出版社二○○二年版)
缅怀巴比伦
召唤批判理性
权不能太大
所多玛的末日
拟解地租率
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百年难忘
义和团病的呻吟
国故与新知的称星
再谈古罗马的“书”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