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词林之异葩
栏目
品书录
作者
方晨
期数
1982年08期
近出沈祖棻词集声情沉烈,堪称词林之异葩
最近出版的《涉江词》,是继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宋词赏析》和《唐人七绝诗浅释》后,沈祖棻的又一遗著。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祖国,满目疮痍,内忧外患,充满着血与火,愁和恨。在沈祖棻笔下,充分反映了这些时代的特点。“鼓鼙声里思悠悠”,“有斜阳处有春愁”,“家国飘零,泪眼都化寒潮”;“乱飞过鷁拂寒星,陨石如红雨。看劫火、残灰自舞,琼楼珠馆成尘土”,“寻常百姓人家,一例空梁残瓦”;“如此河山输半壁,依然歌舞当长安。危阑北望泪如川!”“花都梦歇,枝上年年啼宇血。还我山河,故国重闻马赛歌!”“劫后山川,……凭谁问,中兴计!”“弦歌未了,忍信狂风吹蕙草。小队戎装,更逐啼莺过粉墙。……碧海冤深,伤尽人间父母心!”这是一个爱国、正直的知识分子的心曲和愤怒的呼号!吟诵这些词句,读者的心中会激起强烈的仇敌爱国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想到社会主义好。
沈祖棻是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词学研究者和评论家,在大学教授中国古典诗词三十余年。她在大学读书和当研究生时,从师有名的词家汪东先生,刻苦攻研诗律,勤奋填词。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京沦陷,她被迫离开大学的讲坛,与流人为伍,在成都、重庆等地避难,辗转流离十年。时世板荡,寇难深重,政治腐败,生民涂炭,给词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推行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又一次发动大规模的内战,对此,多情善感的词人“填膺孤愤欲成狂”,奋笔为词,给以揭露和抨击。
这本自选词集收入的三百八十多首词,就是作者二十四岁至四十岁时即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九年间创作的部分词作。这些词包括了近百个词牌,小令、中调、长调俱备,可见作者对我国古典词这种传统形式的掌握相当全面,运用十分娴熟。这是词人向古典诗词学习、从中吸取艺术营养的实践,也是她十六年来旧体词创作的结晶。这些词作词风沉郁遒劲,哀婉动人。清词丽句,时见迭出,既有自铸的伟词,也不乏脱胎于姜白石、李清照等前代词家的、经过作者灵秀之笔点染而赋以新意的俊句。作者的词师汪东在本书的《序》中说:当时论词者“于祖棻词咏叹赞誉如一口。于是友人素不为词者,亦竞取传抄,诧为未有。当世得名之盛,盖过于易安(按:即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远矣。”说明沈祖棻的词在现代词林中,成就是很高的。就在今天看来,本书不仅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有一定史料价值,是一部“历史文献”(黄裳《涉江词》)。
(《涉江词》,沈祖棻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二月第一版,0.83元)
词林之异葩
一本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著作
从“郁热”到“沉静”
农村新绿
一位哲学家的诗
艺术思维
边际原理的应用与发展
司法审查:技艺理性与法治
从《萧伯纳传》说起
清华人的一代风骚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