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西蒙斯《血腥的谋杀》
栏目海外书讯
作者迮卫
期数1983年08期
  侦探小说自问世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许多文学批评家眼里它并非正经文学作品,却拥有较多读者,因而对侦探小说的评论也愈来愈引人注目。朱利安·西蒙斯撰写的《血腥的谋杀——从侦探故事到犯罪小说的历史》详细讲述了侦探小说的始末,第一次从文学史的角度探讨了侦探小说形成的背景、发展情况、拥有读者的原因以及几个主要作家的特点。美国《星期日电讯》称赞这本书是“这一狭小困难领域中的最佳之作”。
  许多研究侦探小说的专家把侦探小说看成独立的文学形式,与其它类似作品如神秘小说、警察小说和惊险小说相比较有其独到的两个特点,即提出一个问题和这个问题被业余或职业侦探用推理方法解决。西蒙斯不太同意这一看法,觉得所谓侦探小说实际上是一个大杂烩,各种形式并不拘一格,可以统称为“悬念小说”。这类小说有一共同特点: 在人物塑造上缺乏个性,在文体上多有千篇一律之感。它只能给人以“智力上的满足”,读者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思考,最后往往由于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而惊讶,细想起来似乎合理,但对书中人物的印象却近乎一张白纸。这一大杂烩中杰作很少,较好的书有一些,不过大部分都是哗众取宠的大路货。
  西蒙斯探讨了人们喜爱侦探小说的心理上的原因,认为追根寻源还是宗教意识起作用。宗教常常把世间事物简单地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丑恶的东西总是企图把人类前途引向黑暗,于是人们便把希望寄托在宗教的盛典和祭祀上,以期驱逐邪恶,使世界归于大同。侦探小说在程序上恰恰相反,往往是代表邪恶势力的罪犯首先登场,然后随着情节的发展,代表光明的侦探一层层将罪犯的伪装剥去,最后将其全部丑行展现在读者面前,伸张了正义,光明战胜了黑暗。因此在侦探小说中,好人和坏人永远是界线分明的。近年来国外对侦探小说的热情有所下降,心理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道德的标准下降了,“既然宗教上的罪恶概念已不复存在,做为正义化身的侦探也就毫无意义了。”
  作者还对侦探小说的发展做了介绍,从爱伦·坡一直讲到二次大战以后,其中有第一部英国侦探小说《月亮宝石》,喧赫一时的《白衣女郎》,举世闻名的《福尔摩斯探案集》以及本世纪以来兴起的短篇侦探小说。作者也提到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的作品,这些名著中也有凶杀、侦探、找出凶手等内容,但它们不属于侦探小说,因为他们的作品旨在揭露社会弊病,而不是宣扬大善大恶的简单故事。
  侦探小说在国内也曾风行一时,许多出版社竞相出版,克里斯蒂作品的译本一度达几十种。在这种情况下,读一些对这种作品的严肃的研究论著,使我们得知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侦探小说,无疑会有一定清醒作用。
  (Julian Symons:Bloody Mur-der-From the Dctective Story tothe Crime Novel:A History, Fa-ber.254pp.)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