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两代人的延续
作者吴亮
期数1983年12期
  “迎着冉冉升腾的红日,”是“一老一少两个海碰子,”——两代人延续和携手的象征。也是经验和勇气的象征,成熟和稚嫩的象征,衰老和新生的象征以及人类不断蜕皮、更新、接替的象征。他们之间有过彼此的轻藐、炫耀、自恃和微妒,但身负共同的使命,在不容情的毫不含糊的自然野性和蛮力之前,为探寻隐藏在海底深处由那对可怕的错鱼守护着的宝物,终于消泯了最后残剩的隔膜、傲慢和不带恶意的猜忌,他们融为一体了。昨天,今天还有明天,不再有人为的籓篱和断垣把它们壁垒分明地阻隔开来。这一老一少,从古老的传统源头慢慢而信心十足地走出,无畏地投入未来的怀抱,“并肩扎进了浪涛滚滚的大海……”
  《迷人的海》的全部迷人之处当然不仅止于象征。它的魅力首先来自它精细入微和绘声绘色的描述。这种描述在我们极有限的直接经验之外打开了新颖的关于大海的画卷,在我们生疏的眼前勾勒了一个动人心魄的奇幻世界。这个世界的迎面涌来使我们难以自制地惊诧与陷于陶醉,使我们一阵阵地心旌摇荡。这个世界由于出现在早为我们习熟的自然之外,以至对我们半是闭塞的心灵,构成一个似乎是超自然的自然之境。在它面前,心灵止不住隐约的震颤和蠕蠕的攒动:一种慨叹、一种自惭形秽、一种因身处自然之下的卑微;当然还有一种亢奋、一种精神的高扬、一种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信念。
  海的主题,一个永远吸引着人类的主题。海蕴蓄着永远猜不完的谜,这是它具有永恒魅力的根源。海的确是迷人的,以它的深邃、浩渺和变幻无定,以它的色彩、力和无比神秘。它无言地不断地激发人类的好奇,露出它谜样的狰狞和谜样的微笑,以及所有未可知晓的谜样的诱惑和吸引。对于胆怯者谜是不可测也不可靠近的黑洞,对于无畏者谜则幻化为光明。——就象胆怯者满足于半铺炕的“四垅刺儿”,而无所惧怕的老少俩海碰子,非但已不满足于火石湾的“五垅刺儿”,还想见见什么是错鱼。——是的,海的谜宛如一片眩目的光亮,引诱着、召唤着无畏的探寻者,尽管在这前进的中途会不时遇上“尖削的牡蛎壳”、“漫舞的海藻”、“狭窄的礁洞”以及“刺骨的、湍急的暗流、冷流、底流”。
  不可能不联想到海明威。老头儿又睡着了。他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坐在一旁守护他。老头儿正梦见狮子。《老人与海》冷漠地这样结束。狮子隐喻什么?确有暗示还是随意一笔?一个有趣然而悬而未决的疑问。或者戛然而止的结尾正是海明威风格的例证?但是《迷人的海》尾声的爽朗乐观的寓意却是再鲜明不过的了,因为《迷人的海》对人类的问题思考的答案并不陷入迷惘,所以没有必要和可能写得扑朔迷离。尽管桑提亚哥也曾喊道:“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显示了一种不畏失败的捕鱼人的强悍气概与淡淡的乐观情绪,但是它们都被某种命定的失败前景所笼罩。《迷人的海》极可能吸取了《老人与海》的某些因素,可是在基本的哲学倾向方面,则大大强化了乐观主义的情绪,暗示了人类终将处于自然之上的可能性。
  还可能联想到雨果。在散乱的苍白亮光中,在黑暗的云层里,在浪涛的神秘波峰之间……一场海上的梦幻。诸如此类,犹如文字化了的康斯太勃的油画海景。在雨果笔下,海吞噬一切压倒一切,海是冷酷无情的象征物;人面对大海会陡地升起敬畏之情,有如匍伏在神明的脚下,又惊又怖,在海天之间顿感人的孤独和渺不足道。《迷人的海》也写了孤独,那个小海碰子独自下海险遭灭顶之前的绝望与孤独,乃是意在揭示个人的微薄。当老海碰子来帮助他时,则不仅讴歌了纯真的友爱和互助,而且也揭示了人只有作为群体才能和自然相抗衡。在雨果看来,海是异己力量,不可亲近。《迷人的海》不回避海的狂暴、粗野和无情,海的物质的盲目力量当然只顺从自然规律一意孤行,并不考虑诗人站在海岸上对它的表彰、赞美或诅咒。但是,海不是始终形同恶魔的。它有时格外温和仁慈,象一位慷慨的施主,向所有勇于闯入它怀抱的探寻者倾囊相助。不然我们就想象不出《迷人的海》中童话般的对海底世界的令人流连忘返的描绘。
  那五光十色的海藻,闪着银光的丁鱼;那幽蓝的海底流,迷蒙透亮的海底砂砾;那奇异的海参和鲍鱼,喝血的、号饥觅食的箭鲨;那躺藏在幽晦的巨石底下、霸占着自己领地的狼牙鳝,还有深卧在最隐秘的岩礁背后、由一公一母错鱼守护的宝物,有如阿拉伯神话里的那朵红玫瑰……。其实,《迷人的海》中的形象构成,本身便呈现出一种既令人惊讶又使人神驰的神秘之美,它散见于通篇小说的整个过程。没有这种只稍闭上两眼就会生动地再现于想象屏幕上的形象描绘,《迷人的海》的迷人之处将全部丧失。
  这迷人的海不但是一种纯自然的背景,单凭它的无穷无尽的粗犷野性和朦胧莫辨的神奇唤起我们的遐思;它和人的命运相关,和人类的使命相关,它提供给人类一个无比宽阔的活动场所。来吧,现在该看你们的了!神明微笑着说,半是信任半是考验。——如果有神明的话,那便是发自人类内心的吁请。
  我们看到了!这一老一少,两个海碰子。海抓住了你们,你们将认定这个命运,永无脱身之日。你们将受苦熬累,一辈子!不会有闲散,有怠惰,甚至极少有舒坦的休息。干吧!而且你们愿意!迷人的海紧紧攫住你们,象硕大无朋的铁钳。你们不竭的追求,会得到报偿的。不仅“五垅刺儿”甚至“六垅刺儿”可以获得,而且终将战胜错鱼,窥视到并猎取到世世代代所梦寐以求的海底之宝。你们应当携手并肩,不要单枪匹马。没有合作剩下的就是孤单,而孤单无援者不是葬身鱼腹就是被海浪和旋涡所吞没。逃得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孤傲自恃带来的毁灭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你这个初生之犊不是尝到滋味了吗?当你以为仰仗着橡皮鸭蹼和鱼枪便足以和火石湾较量时,你不是险些天折吗?当喜怒无常的大海突然沉下脸,人只缩减到你孤身一个时,你是何等的惊恐并希望那个老海碰子,你的朋友出现在身边呵!
  还有你,象酱褐色的海参一般的老海碰子,我们虽然对你怀有深深的敬意,但你未免也太固执了一点。如果你也穿上鸭蹼板,换一把鱼枪,凭你这多少年的经验和铁一样的筋骨,还不定会捕到什么珍奇呢!你的平脚板和鱼叉够用了吗?它们伴你多年,你习惯了而且得心应手,但是难道就世代相袭永不革新了吗?
  令人欣慰的是,这两位海碰子虽各代表了一个时代,但他们毕竟汇合了。以往的经验不会完全失效。而年轻一辈的勇猛进取如无视所有传统经验,很可能变为莽撞,以至付出沉重的代价。这代价在过去已经付过许多。同时,当历史的篇页翻过了一张,新崛起的一代人以逼人的锋芒活跃在世界上,我们的老一辈又怎么想呢?嘲笑他们的稚嫩不成熟,还是象那个仁慈宽厚的老海碰子,以自己火热的胸膛去温热小海碰子冻僵的身躯,然后“并肩扎进了浪涛滚滚的大海”?
  两代人之间曾经有过潜在的竞争,那一对海碰子一开始不是这样的吗?一个凭着资历、经验和沉静不慌的应变能力;另一个凭着鱼枪、橡皮鸭蹼、打火机和年轻人天然的血气方刚。他们都向对方显露自己的长处,然而严峻的自然使他们放弃了这种危险的游戏。面对一个共同要征服的火石湾,他们理应是协调一致的。除了这种明显的共同目标的指令,这两代人在心灵上的默契和互助互爱的需要,也终于象两块磁石相互吸引并紧密连接了。
  这就是两代人的延续。没有延续就没有历史,也便没有未来。这一代和那一代衔接,中间永远不会有绝对的断裂。两代人的延续不但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是一个空间概念:因为两代人共同生存,所不同的只是一代人从历史走出,另一代人向未来走进。他们在现实中相逢了。为了人类共同的使命,他们难道不应当携起手来吗?
  因而,人的主题,关于两代人延续和携手的主题,乃是《迷人的海》的内在主题。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一日
  (《迷人的海》,邓刚著,《上海文学》一九八三年第五期)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