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读《李自成纪年附考》
栏目
一氓读书
作者
李一氓
期数
1984年01期
李一氓同志来信:“我拟有暇读些古今中外的书,写为短文,发点议论,这算第一篇。”“全年我想写六至八篇。”李老年逾古稀,仍然勤读不辍,而且将阅读心得发为文章,使我们十分感动。我们想读者也一定乐于读到李老的文章。——编者
这是一本好书。
书从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李自成一岁记起,一直记到清顺治三年(一六四六)。早一年,顺治二年(一六四五),李自成遇害于湖北通山之九宫山。好处在:
(一)体例严密,把四十年中的明朝政治经济情况、农民起义的兴起和李自成集团的行动和设施、明清关系及清朝和各派农民武装集团的斗争都按年交待得清清楚楚。
(二)尊重历史事实,广泛引用了许多有关明清之间野史、笔记,不专重某一书,而是互相发明,一以历史事实为准。因此,对《明史》纪传记载交互错乱之处,多所匡正。
(三)凡是在《明史》纪传和其他野史笔记都不能说明的历史疑窦,则转而参阅地方志(省通志,县志),从这方面解决了问题。而地方志又多注重康熙刊本,以其时间较近,事实更确。
(四)除地方志外,并参考了当时明清当事人的文集、奏疏,如吴甡的《柴庵疏稿》、卢象升的《卢忠肃公集》、杨嗣昌的《杨文弱先生集》等等。这种出之于当事人的疏奏记述,虽可能有自饰的一面,但总不能离开当时的历史事实过远,自较传闻可靠。
(五)关于《附考》,更是这本书中精辟的部分。有些历史问题,无法在纪年部分容纳进去,不仅内容复杂,而且颇有争议,都附在纪年的某年之后,广征博引,从客观上说明自己对此一问题的见解。一般说来,所得结论都是比较恰当的、实事求是的。
专心著述,用这些不大为人所看重的力气,以完成这样一本书,是不容易的。比起一些信口雌黄、羌无故实的著作,用力就苦多了,但成就亦就好多了。
但是这本书,应该把张献忠亦包括进去,把内容稍为扩大,成为《张献忠李自成纪年》。因为在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一般时期,两个集团是紧密联系的,虽然彼此行动有时不大相关,但从这个历史时期来说,他们的斗争是一个性质,运动所给与历史的影响是一个结果,他们与明朝、与清朝的关系是一个类型,其所以失败又几乎是同一原因。实际上,《李自成纪年附考》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六)“李自成·张献忠一岁”起,按年都有张献忠在内。大体上篇幅再扩大四分之一,就把张献忠的事迹,全部都写进去了。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作者还得费更多的劳动在张献忠身上。既要写李自成,又要平行的写张献忠,两头兼顾,翻检历史资料,安排史实先后,就比较困难些了。
但是我以为更重的,作者既然已经掌握了这么丰富而有条理的资料,则对于李自成本人及其集团,对于他的行动和政治、军事设施,必然有一个全面的看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应该有一篇关于李自成的史论,附在书后,作为总结,这才不辜负自己费了大力所集合成的完整史料。把我们的历史知识水平提高一步,这是必要的,而作者驾轻就熟是不难写出这样的史论的。
(《李自成纪年附考》,柳义南著,中华书局一九八三年六月版,1.40元)
读《李自成纪年附考》
白色的寓言
译者难觅,原因安在?
由杜诗中的人才学谈起
一个不平凡的聋盲人
漫谈《胡同及其他》
主题学的试用
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
珠帘秀
说“金”、“银”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