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查
查
随便看看
标题
《蔡元培的学术思想》序
作者
刘再复
期数
1984年06期
我和聂振斌相处已近二十年。我们一起在《新建设》杂志社生活过,一起度过“十年动乱”那些痛苦的日子,一起到河南干校“改造”,一起在那里拉车、盖房、捕鱼捉虾,之后,我们又一起痛悔过我们这一代人曾经虚度那么多的黄金般的岁月。
近两年来,我们同住在劲松新街,又常常一起交谈。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再抚摸过去的伤痕了,我们都感到时光紧迫,人生有限,都在重新学习、思考。谈话的内容便转到美学、文艺、历史,鲁迅、蔡元培……触及到我们所了解、所关切的许多学术问题。
近几年,他在研究蔡元培。一讲起蔡元培,他总是滔滔不绝,很有精神。有时谈到深夜,以致我需要靠喝浓茶来支撑了,而他还是那么有精神。我感到他从内心深处敬佩蔡元培的高尚人格、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祖国的学术、教育事业所做的巨大贡献。两年时间里,他以饱满的热情和真挚的敬意,日夜不停地读,想,写,终于完成了这部较系统地展示蔡元培学术思想的著作。
这部著作虽然说不上特别高深,但我敢说,其中蕴藏着诚实与正直。我觉得,著者是诚实而正直地对待我们近现代出现的这一卓越的文化先驱者的。鲁迅曾说:“中国的论客,论事论人,向来是极苛刻的。”(致肖军,1935,10,3。)对于蔡元培也是如此。应该说,在一些论著中,对蔡元培还未能给予足够的评价。这除了“苛刻”的一般原因之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用蔡元培历史上某个时期政治上的失误来抹煞他整个人生、学识的光辉。而振斌同志对蔡元培却不求全责备,他正视蔡元培的“全人”和他的全部著作,不讳言蔡元培的弱点,也不掩盖他的光辉。他对蔡元培的政治观、哲学观、教育观、伦理观、特别是美学观都给予相当高的,然而却是实事求是的评价。振斌笔下的蔡元培形象是明晰的,真实的。我相信,人们读完这本书,决不会觉得看蔡元培如“雾中看花”。
对于蔡元培的认识,我和振斌同志有许多相通之处。这也许正是我们谈起蔡元培时总是很热烈的原因吧。我并不认为,蔡元培通体都是珠光宝气,也不主张把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照搬过来,作为我们今天的旗帜。但是,蔡元培用这些思想揭露和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扼杀个性、束缚创造精神、阻碍科学发展的罪恶,却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对于我们也是有启示意义的。蔡元培先生的思想是很开明的,胸怀是很博大的,他非常了解“人才的价值”,他酷爱人才,广泛地网罗人才。集结在他周围的人才,是近代中国最大的文化人才群。在这些人才中,即使政治党派、学术观点很不相同,但只要是爱国而且具有真才实学的,他都加以容纳,用其所长,为祖国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他一贯反对那些从狭隘利益出发而排斥异己、大搞清一色的行帮习气,痛恨那些压制、摧残人才的封建军阀和官僚政客。
我与振斌常常谈起北京大学“红楼”的沧桑,赞美蔡元培建设北京大学的气魄和对新文化的巨大贡献。我们觉得,“五四”前后的“红楼”真无愧是我国现代新文化的一个摇篮,各种人才的荟萃之地。而“红楼”之所以那么兴旺,人才辈出,应首先归功于蔡元培。蔡元培当时不仅“兼收并蓄”,吸收天下饱学之士,而且能以平等态度对待学术,对待真理,即使和下属展开笔战,他的态度也是那么谦和,从不认为自己地位高就一定真理在握。他的这种博大的襟怀,以及对人才的尊重和珍惜,是发展文化事业所必需的,是很值得我们敬佩的。因此,对蔡元培的“兼收并蓄”,如果笼统地抹煞其功绩,是不公平的。当然,我们也知道,“兼收并蓄”不能不顾是非利害,不能不辨别真伪善恶。蔡元培的“兼收并蓄”也不是无是非观、无倾向性。他柔中有刚,平和中有是非、敦厚中有深邃的思想。这是蔡元培学术思想的一种独特风格。他的“兼收并蓄”,是以救国复兴、发展祖国科学、教育为统一目的的,是在一个十分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发展学术民主,鼓励自由讨论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学术方针。
毛泽东同志在蔡元培先生逝世时说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读一下振斌的这一著作,我想是可以得到具体印证的。
一九八四年一月十日
(《蔡元培的学术思想》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蔡元培的学术思想》序
艺术家的洞察力
琅琅读书声
“杀君马者道旁儿”
从夕土到旦邦
逃犯的剃刀
话说《雨人》
人境庐与海藏楼
差异、女权和身体
社会历史研究的地理学视角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