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图码生活

每天发布有五花八门的文章,各种有趣的知识等,期待您的订阅与参与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 1979 - 2008 全部文章
《读书》杂志 1979 - 2008 年全部一万余篇文字,查询最少输入两个字符
随便看看
读取中
读取中
标题坎坷出文章
栏目品书录
作者谷林
期数1987年02期
  《往事和散宜生诗集》,以前在《读书》上已经读到过,这不会搞错的。由于它引了“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当时还曾从头查了一遍《散宜生诗》,没有查到,很是失望。这一回,读《太阳下的风景》,重见此文,可是它竟象刚掐下来还沾着露水的野蔬似的,清气扑面,使人只觉得新鲜。记忆衰退倒能带来反复阅读的欢乐,这真是意想不到的妙事。常听得人家说,有些文章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细想起来,很怀疑这话儿里其实混和了对坏记性的自我陶醉。
  插说一句,一九八五年第二版增订、注释本的《散宜生诗》,已经把“男儿”一联的全诗补收进去了。
  《往事》篇中记了聂绀弩一次在东北森林和十几二十人抬大木头的故事。作者说,“我去过东北森林三次,见过抬木头的场面。两千多斤的木头运行中一个人闪失会酿成全组人的灾祸。”那一次,惊险的场面出现了,六十岁的聂绀弩突然失跌,倒在雪地上,大家以为他这下子完了,屏气沉着地卸下肩负,围在他的四周。
  “他躺在地上,混身泥泞,慢慢睁开眼睛,发抖的手去摸索自己上衣的口袋,掏出香烟,取出一支烟放在嘴上,又慢慢地去掏火柴,擦燃火柴,点上烟,就那么原地不动地躺着抽起烟来。”
  果真,这是聂绀弩!这也是诗画配:散宜生用生命写诗,黄永玉以文字作画。不过我只能说到这里为止,因为在本书《看陕西民间美术随感》那篇里,作者写过这样的话:“近年来,我听够了‘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这些对任何艺术都使用的形容词。这种懒惰而毫无生命力的、假情假意的废话,多少年来成为评价艺术的‘不成文法’的标准。”倘如我放纵自己的舌头,恐怕只能是“标准”的“废话”了——尽管我是一片真情实意也罢。
  而从本书中的确见不到那样的俗套烂调,却是别致的装裹:
  “绀弩已经成为一部情感的老书。朋友们聚在一起时一定要翻翻他。因为他是我们的‘珍本’,是用坚韧的牛皮纸印刷的。”
  着意塑造,可不是搽脂抹粉,插金挂玉。
  “不要相信我会说:如果他得到什么帮助的话,将会再为人民作出多少多少贡献来。不可能了,因为他精神和体力已经摧残殆尽。只是,由于他得到顾念,我们这一辈人将受到鼓舞而勇敢的接过他的旗帜。”
  真说得太好了。
  被不断翻阅的“珍本”,终究是会卷边缺角以至残破的,“沉痛悼念聂绀弩同志”也已经刊印在《新文学史料》八六年第四期上了。生而为书,被翻破读烂正是他的追求,人们的深哀剧痛只缘求之不得却忽焉“摧残殆尽”。黄永玉引了伊壁鸠鲁一句话在他的书里:“欢乐的贫困是美事。”接过聂绀弩的旗帜这一辈人将欣赏这一句话,他们定必记得:“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正是鲁迅的欢乐。
  聂绀弩的几十年浮沉,经过黄永玉的心手,化作薰人的美,借用费孝通的一句近诗,正是:“坎坷出文章”!
  这本小书不足八万字,开本小巧,由作者自为封面设计,设色、构图、题字都叫人喜欢。文前有一篇梅溪的小序,共十行,风格极类《永玉三记》中的文字。全书收文二十五篇,其中十九篇注明了写作年月,最早的是五七年六月,最迟的是八三年一月。二十六年八万字,怪不得如此精致!把它唤作散文,不如唤作速写,素描,或则雕塑。
  在八六年秋季的北京书市上买到它,已是出版之后两年以外了。而在这段时间里,我曾跑书店不断,每周不少于二次。以前,每回从报刊上看到鼓吹书市的文章,总是想:假如新书必待举办书市才能买到,读书岂不成了逢年过节的事了?但现在,连我自己也几乎想当一个这样的吹鼓手了。是的,为终于得到了而高兴吧,别的就不要管了。
  (《太阳下的风景》,黄永玉著,百花文艺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三月第一版,0.66元)
  《读书》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读书》关注的范围,内容涉及重要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思潮,包容文史哲和社会科学,以及建筑、美术、影视、舞台等艺术评论和部分自然科学,向以引领思潮而闻名。
  《读书》的宗旨是:展示读书人的思想和智慧,凝聚对当代生活的人文关怀。
  《读书》创刊于1979年4月10日。杂志的主要支持者与撰稿人多为学术界、思想界、文化界有影响的知识分子。